学术桥学术体检服务-人才评价
首页 > 资讯汇总
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青椒”成长面临三重困境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教师如何培养出应对未来挑战的学生?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广西师范大学教授侯莉敏称,这是新时代摆在所有教师面前的问题。

  为助力广大中青年教师找到科学有效的发展路径,成长为名师,前不久举行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中青年教师发展峰会,邀请多位专家学者热议教师发展路径。

  在侯莉敏看来,教师教学成功与否,不再取决于能否让学生重述知识,而取决于学生是否能从已知进行推理,并在全新的环境中运用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学校最重要的内容。教师要读懂学生的状态,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时机,把它重新组合成新的教学资源来引导学生。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首任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峰会上谈到了当前教师成长面临的三重困境。

  首先是面临教育管理者的困境。王旭明说,教育管理者有刚性和弹性两大指标。刚性指标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如大楼、教师、现代化的设备等;弹性指标则相反,如师生关系、高效课堂、教学能力和学校品质等,难以量化评估。他认为,如何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应该在重视刚性指标的同时,也重视弹性的指标和内容。

  第二是面临以中考、高考为中心的教育现实困境。“初中生必须中考,高中生必须高考,离开中高考的那些内容,老师在教学中讲还是不讲?不讲当然不行,讲的话,该怎样讲?”王旭明说。

  第三是面临大力发展教育信息技术后的困境。教育信息技术对学校,无论是组织形式、学校形态、管理、人员各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如人工智能鉴赏古诗、写程序、做高考试卷等,同时也在促进学校改革。

  “过去传统教学以知识灌输、学生记忆为主,这是中国教育的‘特长’,但在当前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这一‘特长’会越来越被弱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该如何培养?”王旭明说。

  如何突破这些困境?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要有问题意识。同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国家对新时代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谈及当前青年教师面临困境这一话题时,北京四中原校长、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校长刘长铭称,“老师每天遇到的最大问题和挑战是‘学生厌学’”。他认为,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是一个多元函数,除了时间、训练以及训练的次数之外,动机、情绪、兴趣、目标、理想、态度、精神状态、师生关系、身体条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是影响成绩的因素。

  什么是影响成绩的特别重要的因素?刘长铭认为是“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成绩。

  这也是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需要把握的一个问题。刘长铭称,在小学生和高年级学生中,师生关系的建立呈现不同的特点。小学生更看重老师和学生情感之间的连接。老师对小学生温柔、体贴、关心,小学生觉得“你很好”。对大孩子来说,不仅仅是这么简单的要求——他对老师的学识修养、讲课方法、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

  那么,青年教师如何成长为一名“好老师”,“好老师”又有哪些标准呢?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武侯中学原校长李镇西认为,“好老师”有一个基本标准,首先是课要上得好,课堂要让孩子着迷。同时,会带班、会开发课程、会转化后进生,也是好老师的标准。

  他也专门提到“师生关系”:“没有水乳交融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有教育。”在李镇西看来,好的师生关系至少具备5个要素:蕴含教育、体现平等、充满互动、彼此信任、持续稳定。

  在王旭明看来,“好老师”有这样的特点:让学生说真话;引导、培养学生守住道德底线;在教学实践中,保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见到老师有一种见到亲人的感觉。

  侯莉敏称,教师的作用更多是在于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人际交往氛围。她认为,指向未来、适宜学生学习的环境蕴含的特征包括:学生的学习体验应该是真实的,满足学生的多种学习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自我引导功能;鼓励合作,促进人际交往;支持多种形式活动开展;自然可持续且动态优化;具有一定挑战。而这些,都是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地方。

  山东省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方明认为,名师就要坚守育人之道,一个真正的名师不能只满足去做育人之术,应该不断地去追求育人之道。

  他强调,教研素养是教师专业素养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部分。成功的教师必须要有教研素养,这就不仅要求青年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还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做支撑。

  山东省青岛市第九中学校长孙睿提到,学校要把更多时间还给老师,把老师还给学生,让老师跟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这才是师生关系良好发展的保障,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保障。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