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学术体检服务-人才评价
首页 > 专题相关
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放眼全国,我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有何特点?

  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人才竞争力较高。

  具体来看,首先,东部地区人才基础优势明显,同时,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数量、教学与科研人员数以及研究与发展人员总数优势突出,潜力也相对较大。

  其次,科技贡献方面,三种专科申请和合计量相对较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授权量增速相对较快;经济贡献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高新技术产业净利润相对较高。

  最后,无论是在人才培育上的教育经费投入,还是围绕人才发展的各项制度环境,如保障环境、劳动市场的流动性和开放性、资金和流动人口的限制以及创业就业环境的改善,东部地区各省(市)都明显优于西部地区各省(市)。

  同样,内陆地区相对于沿海地区而言,无论是在人才总量和质量,还是在人才发展贡献上,或是在人才培育的环境营造上,现存的问题依然突出,人才体制机制以及发展环境仍是制约其人才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一、东部地区、长三角地区区域人才竞争力较强

  从2016年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指数的比较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优势比较明显,位次居榜首,其次是北部沿海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

  从分项指标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人才竞争力指数较高,这得益于人才资源、人才效能和人才环境得分排名靠前。同样值得关注的是黄河中游、西南地区和大西北地区,不仅人才竞争力远远低于平均值,而且排名位列后三位,通过分析分项指标可以发现,大西北地区无论是人才资源、人才效能还是人才环境的得分排名都较低;西南地区则主要是人才资源和人才环境得分较低;黄河中游地区则主要是人才效能和人才环境得分较低。

  通过对三大经济圈的人才竞争力分项指标进行比较,总体来看,珠三角地区综合实力较强,其次是长三角地区,再者是京津冀地区。具体来看,珠三角地区在人才总量和发展贡献上具有一定优势,在其他分项指标上,优势并不突出,尤其是在人才吸引倾向和人才素质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长三角地区主要在人才环境竞争力各项指标上,即在成长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才吸引倾向上具有一定优势,其他分项指标上优势不太突出,尤其是在发展贡献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京津冀地区在人才素质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在其他分项指标上,优势并不突出,尤其是在制度环境、成长环境和发展贡献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人才竞争力分项指标的比较概述

  (一)人才资源竞争力

  从人才资源竞争力的地区比较来看,北部沿海地区优势比较明显,位次居榜首,其次是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位列第二、三名。

  从分项指标来看,北部沿海地区人才资源竞争力指数较高,得益于人才总量和人才素质排名靠前。同样值得关注的是长江中游、西南地区和大西北地区,不仅人才资源竞争力远远低于平均值,而且排名位列后三位,通过分析分项指标得分可以看到无论是人才资源还是人才效能或是人才环境都处于相对靠后的位次。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我国三大经济圈,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鉴于珠三角地区涉及到的省份只有广东省一个省份,在此我们主要重点对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经济圈在人才资源竞争力分项指标进行比较。

  就京津冀地区而言,北京无论是在人才资源竞争力总分还是在分项指标得分上均遥遥领先,其次是天津,无论是总分还是分项得分上均位列第二,相比而言,河北在人才总量和人才素质的提升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就长三角地区而言,上海无论在人才资源竞争力总分还是在分项指标上均遥遥领先,江苏排在第二位,主要得益于在人才总量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是相比浙江而言在人才素质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对于浙江,提高人才总量应是提升当地竞争力的下一步工作重点。

  (二)人才效能竞争力

  从人才效能竞争力的地区比较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优势比较明显,位居榜首,其次是南部沿海地区和北部沿海,分别位列第二、三名。同样值得关注的是黄河中游、东北地区和大西北地区,不仅人才效能竞争力远远低于平均值,而且排名位列后三位。

  通过对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经济圈进行内部比较,可以看到,就京津冀地区而言,北京遥遥领先,其次是天津,相比而言,河北在人才效能竞争力的提升上还有进步空间。就长三角地区而言,浙江遥遥领先,其次是江苏,相比而言,上海在人才效能竞争力的提升上还有进步空间。

  (三)人才环境竞争力

  从人才环境竞争力的地区比较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优势比较明显,位次居榜首,其次是北部沿海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分别位列第二、三名。

  从分项指标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人才环境竞争力指数较高,得益于成长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才吸引倾向得分排名靠前。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西南地区、黄河中游和大西北地区,不仅人才环境竞争力远远低于平均值,而且排名位列后三位,通过分析分项指标可以发现,大西北地区无论是成长环境还是制度环境和人才吸引倾向得分排名都较低。西南地区则是成长环境和人才吸引倾向得分较低,黄河中游地区则主要是制度环境得分较低。

  通过对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经济圈进行内部比较,可以看到,就京津冀地区而言,北京无论是在人才环境竞争力总分还是在分项指标得分上均遥遥领先,天津排在第二位,主要得益于制度环境和人才吸引倾向得分相对较高,但是成长环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河北而言,虽然在成长环境上优势较为明显,但是制度环境和人才吸引倾向得分较低,如何提升这两方面得分应是下一步工作重点。就长三角地区而言,上海在人才环境竞争力总分上遥遥领先,这主要得益于制度环境和人才吸引倾向得分相对较高,但是成长环境还有提升空间,江苏排在第二位,主要得益于在成长环境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在制度环境和人才吸引倾向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对于浙江而言,改善成长环境、制度环境和提升当地人才吸引倾向应是下一步工作重点。

  三、进一步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构建体系完备、结构合理、主体多元的人才教育体系。首先,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其次,改革人才培育模式,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最后,搭建跨区域人才流动平台,在人才政策、激励措施上鼓励各地区人才共用共享。

  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多渠道多措施引进人才,构建吸引人才的良好生态环境。首先,改革人才引进机制,不拘一格降人才。深化人才引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对于特殊人才可以拓宽人才引进通道。其次,引才应基于当地实际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引进所需人才,避免盲目引才。

  建立健全从引进到投入、保障的系统的人才稳定机制,优化发展环境留住人才。首先,为人才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其次,为人才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不断完善生活配套建设,提高民生保障和服务水平。最后,为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方面,对待人才应当多份宽容。另一方面,对待人才应当多份尊重。

  树立强烈人才意识,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对于条件相对艰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不发达地区,引进人才相对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应着力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留住和用好现有人才。

  其次,发掘辨识潜在人才。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意义重大,除了精准辨识出潜在人才,因材施教,继续完善好后续的人才发展培养计划也十分重要,每一颗原石,都有潜能成为美丽的雕塑。

  最后,诚心诚意引进人才。对于地方领导干部而言,应当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