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竞芳菲,巾帼谱华章。专属全球女性的“三八妇女节”即将到来。俗话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在各个领域,女性所表现出的能力、智慧、活力都与男性无甚差别,在科研创新方面也不例外。然而,不仅是在科研领域,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性别刻板印象、社会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女性的生存、发展都遭遇着很多不公,包括但不限于薪资待遇、晋升机会、工作内容等等。
近日,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关于女性权益和社会地位的议题再次被提到台面上。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要为女性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多保障,激发女性科研群体的创新活力。“她力量”不容小觑,女性科研工作者在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应当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看不见的“玻璃天花板”
在介绍今年的两会议题之前,小乔先来聊聊女性在科研领域究竟有哪些艰难之处。
据中国科协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近4000万女性科技工作者,占比超过45%,差不多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如果大家关注一些学术会议,或者去看看科研团队的带头人以及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领导层,就会发现“身居高位”的女性科研人员少之又少。或者,哪怕你去看看刚刚过去的2023年院士增选,也会发现,在当选的133名学者中,仅有6位是女性,占比仅有可怜的4.5%。而这并不是科研领域独有的现象,是所有行业的通病。
那么,在基础人数差距没有那么显著的情况下,为什么女性科研人员很少能“向上走”呢?是她们的能力不够、创新不够、智商不够?当然不是!没有任何一项科学研究能够证明女性在科研上天生不如男性。但各种无形的障碍组成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玻璃天花板”,束缚住了她们的手脚。
一方面,女性独有的社会责任——繁衍后代,就是女性科研人员发展的一大阻碍,或者说是所有职场女性上升的障碍。由于生理原因,“生孩子”只能由女性来承担,男性无法替代。而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往往与其职业发展的黄金时间重叠,这不仅造成了很多女性无法平衡工作与家庭,错失晋升机会,进而放弃职业发展;更导致了很多用人单位以“女性无法把注意力都放在工作上”“女员工怀孕公司成本太高”等为由拒绝雇佣女性,或在人员提拔时更偏向于男性。
另一方面,由于传统“重男轻女”以及男权社会结构的影响,在女性科研人员的生存环境中,也充斥着同行男性的偏见、用人单位性别歧视以及个别高层男性抱团的情况,进一步限制了女性的发展空间。
95岁的女院士叶叔华曾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演讲中提到女性面临的职场困境:“男女平等并不意味着要让女性比男性更强,而是平等享有机会。”但在现实世界中,女性想要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地位和荣誉,往往要付出更多。
两会声音:关注女性科研工作者
当然,女性科研人员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社会各界有目共睹,也在积极地为广大女性科研人员争取权益和保障。在今年两会中,相关议题再度受到关注,全国人大北京团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提出,相关部门要为广大女科技工作者补足“发展之需”,搭建“用武之地",化解“后顾之忧",进一步激发女性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
她建议,在国家科研项目、人才评选及奖励评选等方面,明确入选者中的女性比例。出台管理规定,明确科研机构领导班子中女性所占比例。制定为女性配偶设立育儿假政策(丈夫的育儿假不允许转给妻子),借鉴欧美做法,分担女性在这一阶段的重担。加强面向年轻父母的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1至3岁幼儿托育服务试点、双职工子女寒暑假托管服务、企事业单位哺乳室建设等,帮助女科技工作者解决后顾之忧等。
不仅如此,在往年全国两会以及各省两会议题中,与女性科研群体相关的也层出不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曾提出,我国女性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参与度不足,建议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实施执行中,以适当的政策“倾斜性”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造力,助推女性人才投身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队伍。
全国人大代表、柳州工学院语言文化与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董月琳曾提出,女性科技工作者完成本硕博学历时,年龄大多在30岁至33岁。在申报各类科研项目的过程中,40周岁已经成为众多女性科技工作者跨不过的一道“坎”。为此,她提议适当放宽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年龄限制,切实帮助女性生育后重返科研阵地,莫让年龄成为发挥女性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力量的壁垒。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于欣伟曾提出,由于传统观念和家庭角色等因素影响,男女权利、机会、资源分配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社会对妇女潜能、才干、贡献的认识仍不充分,针对妇女的歧视也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女性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应建立健全监督评估体系保障女性获得平等、合理的发展机会,减少科技领域的性别偏见,促进女性科技人才的发展。
……
写在最后
诚然,如今女性科研人员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仍然困难重重,但未来还是充满希望。无论是国家陆续出台的《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的意见》、《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还是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女性科研人员申请“杰青”的年龄限制由45周岁放宽到48周岁,都让更多女性能够更好地投身科研事业,为她们营造了更加公平的科研氛围。
值此妇女节到来之际,祝愿全体女性科研人员能奔跑在自己热爱的道路上,如星璀璨,如风自由,打破束缚,探索可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