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聚英才上海专场
首页 > 资讯汇总
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南京邮电大学:打造信息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
南京邮电大学“因邮电而生、随通信而长、由信息而强”,始终与祖国邮电通信事业同呼吸共命运。

南京邮电大学校长 叶美兰

  “有通信信号的地方就有南邮人,有邮政服务的区域就有南邮学子。”这是社会给予南京邮电大学的肯定和美誉。80年的辉煌办学历程中,南京邮电大学“因邮电而生、随通信而长、由信息而强”,始终与祖国邮电通信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南邮的校园里,3万余名在校学子有着共同的气质: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这种独特气质源自学校独有的“红绿蓝”“三色光谱”,也离不开10余年来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三色赋能”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新理念

  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南京邮电大学,是我国早期培养邮电人才的基地。战火生根,热血铸魂,根植于血脉之中的红色基因是南邮永葆“信息报国”本色的动力,是南邮创新精神的力量之源。

  多年来,学校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跟时代发展,紧扣新工科理念的新需求,结合校史校情,创造性地提出“红绿蓝”“三色育人”新理念,以“三色光谱”打造信息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

  学校将红色基因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思想理论铸魂,教学学风固本,校史校情传承”。数字化赋能“国脉所系,传邮万里”的邮电绿色基业,重塑“大邮政”行业办学特色。升华蓝色“大信息”办学理念,覆盖“信息材料—器件—系统—网络—应用”全产业链人才培养需求。一系列创新理念的提出,让学校“红绿蓝”“三色赋能”信息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清晰、方向明确、措施有力。

   “四建三进”

  开辟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南京邮电大学深挖厚重红色校史蕴含的思政元素,紧扣“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命题,践行立德树人使命,探索出“四建三进”红色校史思政教育与创新教育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学校充分挖掘80年办学历程中形成的丰富红色校史资源,打造红色校史育人“十个一”工程,即通过“一首校歌、一堂红色校史系列课、一处红色景观战邮广场、一部红色校史教材、一部红色校史情景剧、一处办学旧址实景教学基地、一场红色校史主题班会、一套校地思政教育模式”等,系统推进红色校史文化育人,传承坚忍不拔的战邮精神、信息报国的爱国精神和开拓创新的南邮精神,达到入脑、入心、践行、聚魂、内化的效果。

  学校推进以“建师资、建教材、建课程、建场馆”为要义的“四建”和以“进培养方案、进理论课堂、进实践基地”为主体的“三进”,把思政教育和创新教育有机融合,构建红色校史全方位育人体系,尤其注重将红色基因中的首创精神、求变精神和革新精神导入创新教育,让创新成为习惯,开辟了一条创新人才培养的“南邮道路”,“无创新,不南邮”已经成为南邮创新文化的名片。

  “五措并举”

  打造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南京邮电大学勇立潮头,前瞻性地针对所设专业和课程,采取优化、调整、升级、换代、新建5项改革措施,探索“三层四类+X”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本硕博三层次贯通,实施模块化人才、卓越工程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化创新人才四类培养方式改革,推进建设了20余个不同类型的实验班。

  “四类”作为学校育人模式创新的核心部分,丰富了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策略和手段。学校推进“平台+模块+自主个性化”模式改革,培养具有“大信息”特色的复合型人才。以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BE)理念回归工程,培养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实施“2+2”分段和全程导师制,建设贝尔英才学院,探索信息英才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3+1”“3+2”培养模式,建设南邮-纽约理工学院和南邮-波特兰学院,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培养模式中的“X”作为可拓展的实验班类型,为学校培养的创新人才打上了个性化“标签”。学校突出“大信息+大邮政”特色,建设了22个国家一流专业,9个大信息类专业通过工程专业认证,新建专业15个,动态调整专业5个,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邮政物流等新兴课程群13个,开发学科前沿课程84门,优化课程63门。学校借助丰富的行业资源与优势,创办电信雏鹰班、华为智能基座班、邮政大数据班、金融科技班等20余个特色实验班,以企业之名、融企业之魂、解企业之需,开创了校企深度联合培养新型创新人才的新模式。

  “三层两链”

  创建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南京邮电大学培养的创新人才,不是“极个别的人才”,而是“普及全校的人才”;不是“书本上的创新”,而是“实践真知里的创新”。这种创新的普及度和实用性来自学校创建的“三层两链”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即“基础训练、综合拓展、自主研创”3个层次,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互通的生态链条式实践教学体系,以实践引领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素养的养成、创新能力的提升。

  学校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创新必修学分,出台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办法,实现创新教育全员覆盖。建立国省校院四层次创新实践教育平台,构建“课程—模块—训练”分层递进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将创新训练贯穿育人全过程。制定“一赛一院”制度,以竞赛促创新;制定“三进三早”制度,以科研强创新;制定“四步育苗”孵化制度,以创业助创新。实施“一市一院一特色”“一企一技一平台”,拓展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空间,推进政产学研用全方位协同育人新机制。

  “三层两链”体系具有“虚实结合、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的特点,满足从基础技能到专业知识、再到创新综合逐层递进的实践能力培养需求,体现由学科基础知识过渡到专业综合技能、再到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规律,由此形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全员覆盖、逐层递进、“三创”结合、多方协同,体现了学校的传统优势和学科交叉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效。

  经过10余年探索和实践,南京邮电大学信息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在国家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创新竞赛等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有力地支撑了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和江苏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为国家信息产业战略发展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信息创新人才保障。学校为华为、中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邮政等行业龙头企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培养的学生在国际国内重大竞赛中屡创佳绩,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赛特等奖暨优胜杯、“瑞萨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奖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SIAM奖暨Frank Giordano奖等一系列高水平成果,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稳居江苏省属高校首位。

来源: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01/22/content_604890.htm?p=-1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