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评说
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新一轮名单公布,入职“双一流”建设高校变难了?
“双一流”名单公布后,在内卷已经严重的情况下,入职“双一流”建设高校会增加吗?会变得更难了吗?正值“金三银四”求职季中的博士们,会遇到入职高校特别是新晋高校的要求会不会有大的变化,甚至水涨船高的情况?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名单公布,学术桥第一时间为大家进行了分享及分析。

  有不少学者在后台给我们留言,有对心仪目标院校的入选表示祝贺的,有开心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多所学校在列自己选择机会可能会增加的,有表示名单促成自己回国就业决心的,当然也有学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双一流”名单公布后,在内卷已经严重的情况下,入职“双一流”建设高校会增加吗?会变得更难了吗?正值“金三银四”求职季中的博士们,会遇到入职高校特别是新晋高校的要求会不会有大的变化,甚至水涨船高的情况?

  会吗?每一所高校招聘有高校的要求,每一位博士求职也都有自己的期盼,显然,无法简单的回答难还是不难。本文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01

  人才和高校互相成就

  契合学科发展方向的优质博士更受青睐

  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将探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建设体系作为重点之一,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即教育部明确指出的,一流学科重在建设。

  基于学科建设的目标,“双一流”建设高校如何圈定学者是不是自己想要引进的人才?

  具体招聘到而言,不同高校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尽相同,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人员结构、发展实际等对人才进行科学定义,形成有特色、有侧重的引才理念。在学校规划的基础上,高校将更多从学科群和学科建设发展角度招聘,简言之,高校在招聘公告中一般会明确列出需求学科方向和人才要求。高校通过人才引进,打造结构完整、梯队合理、动态发展的高校学科建设人才生态系统,构建优势互补、交叉融合、交流合作、协同进步的学科建设团队发展格局,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最终实现高校和人才的互相成就。

  基于此,高校在对人才的选择上,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高校可能会更加注重学术能力和水平,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和潜力,更多期望入职学者参帮助高校提升学科的内涵建设、特色发展、贡献水平。与以前更多关注学者论文数、人才奖项和帽子等要素相比,将会更多关注人才的科学研力,研究方向匹配度、成果转化情况及其中长期职业规划。那些契合高校学科发展方向,有突出学术研究成果或者潜力的优质博士,不管他们出身如何,都将更受“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于睐。他们将有机会实现与高校的互相成就。同时,相对大多数博士,显然,求职的竞争相应会加剧,高校对人才的要求应该会越来越高是显而易见的。

 

  02

  高校与城市互融共生   

  优秀学者进入“双一流”高校的机会更多

   

  “双一流”代表的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头部的经济大省和经济强市。

  整体上讲,“双一流”建设是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双一流”的建设,既考虑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也重视区域及行业建设的需要,所以首轮入选的140所高校,就已经覆盖了全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在第二轮的147所高校中,聚集数量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北京(34所)、江苏(16所)、上海(15所)、广东(8所)、陕西(8所)、四川(8所)、湖北(7所)、湖南(5所)、天津(5所)、辽宁/黑龙江(4所)。“双一流”数量最多的十个城市,则分别为:北京(34所)、上海(15所)、南京(13所)、西安(8所)、广州(7所)、成都(7所)、武汉(7所)、天津(5所)、长沙(4所)、哈尔滨(4所)。北上广三大一线城市,“双一流”高校数量就达到56所,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高校与城市向来互融共生。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其所在地方的支持。举例来说,去年10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其中提到重点支持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推动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水平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范围。此次新晋入选的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除了自身发力学科建设外,与当地支持密不可分,打造高教大省和强省,事关人民福祉,各地政府正竭尽全力重塑高教格局。就这一点而言,优秀学者进入“双一流”高校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多。

  所以,学者们在决定目标地区和城市发展的时候,可以多加关注当地的人才支持政策,关注目标高校教师成长路径、职称评定要求,以便自己入职后可以快速融入新的环境,关注自己所在团队的科研环境,团队成员和配套政策,以便入职后能顺利开展研究工作,关注安家费,配偶和子女政策,以便解决后顾之忧。高校的发展关乎地方的命运,一般来说,如果短期内经济大省和经济强市格局没有大的变化的话,各地引进人才的门坎也不会有大的变化。目前各地抢人大战正酣,即便有变化,对于人才来说,一般来也利好变化。 

 

  03

  学科与师资、科研同频共振

  优秀学者双肩挑能否双肩赢?看实力!


  在谈到学者入职“双一流”建设高校难不难的问题的时候,不可避免要谈到学校一流的学者队伍的建设和标准。说白了就是学校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关于师资队伍建设,《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新一轮建设重点是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坚持引育并举汇聚优秀人才,完善创新团队建设机制,稳定支持具有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培育培养。

  “双一流”建设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那么,一流学科的本质是什么?一流学科的本质是科技创新成果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一流学科至少有两个标志:一是拥有一流科研,产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二是有一流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一流的人才。

  众所周知,世界一流大学不仅仅是科学研究走在世界前列的大学,更是重视人才培养的优秀教学型大学,是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高水平教学提供支撑的大学。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委会理事长李志民指出,世界一流大学的教授不分“教学岗”和“科研岗”,他说,我们不少大学现在还存在“教学岗”和“科研岗”之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养人才的质量。世界一流大学的终身教授整体上都是一岗双责的,既要做好科研,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又要搞好教学,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

  一句话,大学教授不能只注重科研指标,还要注重考核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所以一流的学者队伍的标准也相应可以理解为,不仅包括教学标准也包括科研标准。优秀学者双肩挑,能不能双肩赢,就要有实力来说话了。 

  想要新兴入职的学者,难吗?

   

  04

  新晋高校和被警示高校

  坚持学科建设特色发展计划里有你吗?


  根据公布的名单,本次共147所高校入围“双一流”建设高校,与第一轮相比,第二轮总体稳定,仅新增了山西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湘潭大学。

  笔者通过,梳理发现,坚持学科建设特色发展是众多高校成功晋级的秘诀。南方科技大学,得益于学校的高平台、高起点,集全校之力、发展跨学科优势重点建设。

  建校仅9年的上海科技大学遵循“小而精”和“特色化”的学科建设思路,瞄准科技前沿,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功能材料、生物大分子材料、拓扑量子材料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广州医科大学也以优势、特色学科为抓手,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临床医学学科在钟南山院士的带领下,在ESI排名位居全球前1%,拥有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等优势平台。

  作为国家科技三大奖“大满贯”的硬实力高校,华南农业大学不抛弃、不放弃,今年凭借硬实力跻身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2017年至今,它一共斩获7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17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主持的项目共计9项,获奖数量均位于前10位以内。

  从入选“Z14”,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到入选“拔尖计划2.0”,再到此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山西大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从一众地方高校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且一举入选哲学,物理学两个学科。

  …………

  在第二轮五年建设周期中,“双一流”建设高校要把传统的优势学科做强,把国家战略急需的学科做精,把新兴交叉融合的学科做实是必然的趋势。传统的优势学科、国家战略急需的学科、新兴交叉融合的学科的发展都是学者的大把大把机会哦,但是同时,竞争也会加剧。职场上从来不缺机会也不缺竞争。

  与此同时,三部委在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同时,也对16个建设学科进行了公开警示,宁波大学的力学、广西大学的土木工程、辽宁大学的应用经济学位列其中,这也是3校目前唯一的“双一流”建设学科,目前三校已经开始行动。宁波大学表示要举全校之力、超常规推进“双一流”建设;广西大学同样表示要倾注全校之力,确保通过验收;辽宁大学则是直接发布招聘经济类二级学院院长1名的公告。

  “双一流”建设高校坚持学科建设特色发展计划里会有你吗?“双一流”建设高校变化名单上的这些高校,正是优秀学者的新的机会,起点都很高哦。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