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学院论坛
首页 > 资讯汇总
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教育部规定!这门课,必修!

  近日,由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江苏大学、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研究委员会等承办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术活动举办。

  正值劳动节,不少高校近期也在开展相关劳动教育:如南开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在津南校区劳动教育体验基地成功开展了第四届“五育勤相容,劳动最光荣”系列主题教育的首次活动;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召开专业劳动教育动员会……

  2020年3月、6月,教育部网站分别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高等学校也可安排劳动月,集中落实各学年劳动周要求。

  此后,各省市陆续发布了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相关文件,要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劳动教育,不单是劳动课程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到职业院校要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普通高等学校要将劳动教育有机纳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到,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可见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劳动,劳动教育也不是单纯开设教导学生劳动的课程。目前来看,不少大学对学生劳动教育,都在探索更深层次的人才培养。

  如扬州大学依托劳动育人功能,搭建“多向立体式”教学平台。学校统筹各类优质社会资源,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以“第一课堂”领航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主阵地,以“第二课堂”丰富校内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以“第三课堂”拓展深入社会校外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构建专业化、优质化、立体式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更大程度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此外,该校还综合考量学生的全方位劳动素养,通过过程式指导、课堂打分、实践评价等多样化反馈方式,形成有效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聊城大学着力构建高校劳动教育新模式。一方面,该校把劳动教育融入全课程。认知类课程深挖教育资源,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理论课;实践类课程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活动相结合;创新类课程则让学生在创新实习实训、科研项目中活学活用、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学生对劳动精神的体验。另一方面,该校把劳动教育融入全学段。学生本科阶段劳动教育理论学时不少于8学时,劳动教育与实践课累计不少于32学时,各学院根据各自学科、专业特点编制了47种《劳动教育与实践》课程标准,对三类课程有明确规划,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专业实践创新与社会实践服务有机衔接,贯穿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全历程、专业人才培养全课程。

  此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置了劳动教育必修课,构建了“基础理论+农耕专题+劳动实践+专业实训+就业创业”劳动教育教学体系,有序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

  可以看到,不同高校关于劳动教育有不同政策方针。各高校也正在积极开展相关教育,并不断的发展完善,提升劳动教育成效。

  劳动教育,如何评价?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到要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实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对此不少高校针对劳动教育有独特的评价体系。

  西南大学按照“注重知行合一,突出专业成长,强调多元融合”的原则,制定了《全日制本科生劳动素养评价办法》,重点考查学生对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劳动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格外重视学生是否在劳动实践中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是否与专业形成了互补共进,并设置了劳动观念养成等5个维度,给学生明确的劳动素养提升指标。学校除了课内评价、结果评价、教师评定等传统评价方式外,还把课外评价、过程评价、学生自评、班级互评等都纳入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根据学生劳动素养综合评价,还会在每学年推荐产生“劳动教育实践奖”,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学生劳动观念。

  聊城大学优化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开发课程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对教育过程进行监测,强化对劳动教育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采用综合与专项评价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结合等多种方法对劳动教育的学生、教师、课程、教学展开多维度评价,密切关注教育实效,及时进行调整改进,确保劳动教育实施途径科学、合理、高效。

  劳动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该如何推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葛道凯近期提到,一是要从教育矛盾转化的高度深刻认识劳动和劳动教育,理解教育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多样、个性与教育的供给单一、粗放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的教育主要矛盾表现为教育发展的内向与社会参与教育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深刻认识劳动教育实施的背景、意义和目标,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二是要从教育资源的统筹配置系统化推进劳动教育,科学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三是要从“适合的教育”理念出发革新劳动教育方式,倡导劳动教育的因材施教,建立多元化的劳动价值评价体系。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