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学术体检服务-人才评价
首页 > 热点评说
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三问湖南某高校:1800万聘毕业返校博士为哪般?
近日,湖南一高校人事处发布一条《出国攻读博士毕业返校与同类型拟引进博士名单待遇公示》(目前这份公示名单已下线),名单中23位博士清一色出自于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引人关注。

  网友“JIM博士”披露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近日,湖南一高校人事处发布一条《出国攻读博士毕业返校与同类型拟引进博士名单待遇公示》(目前这份公示名单已下线),名单中23位博士清一色出自于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引人关注。据悉,该学院为引进这批博士的花费达1800万元。此次引进的23名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哲学(教育学)专业博士生,分别就职于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体育学院等不同方向的二级学院。

  消息一出,引发舆论争议和主管部门关注。18日上午,湖南省教育厅回应记者称,目前有部门已经对此事展开调查。7月19日,该学校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回应记者称,学校已经关注到网上对此事的争议,后续学校人事处会统一进行回复。

  且不说,批量博士同时毕业返校,获高价引进在博士们动辙被延毕的大环境下想不被关注都难;就说高校人事工作者们大呼引进人才工作难的当下,能同时引进23位海外博士,不得不让其他高校“羡慕”;另外,按学校受访老师的说法,此举为提高教师队伍中博士学历的比例,以助力升级为大学、申请硕士学位授权点,这样的做法才真的让人深思。

  批量博士同时毕业返校同批公示?

  该高校官网公示显示,这22名博士均是2019年8月~2021年12月在亚当森大学完成博士学历,所学专业均为哲学(教育学),除一位音乐舞蹈学院的副教授备注为“校外引进”外,其余22名博士之前便为该校工作人员,职称包括讲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等,备注均为“毕业返校”。

  也就是说,这些被引进的教师,同时入学,同时毕业返校,同时被引进,100%按时毕业。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博士毕业哪有那么容易?小编在百度上输入“博士延毕率”,显示博士延毕率20%起,高位接近50%。甚至60%。 

图源:百度搜索结果页

  知乎上有这么一份调查数据,关于“研究生培养质量反馈调查”中的“全国博士生离校调查”分享在这里。

图源:知乎

  如上图:人文学科中,历史学的平均延期率最高,为45%左右,哲学和文学学科的延期率在40%左右,而艺术学延期率最低,不足20%。社会科学中,博士毕业生的平均延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教育学(44.44%)、管理学(38.72%)、法学(31.79%)和经济学(27.23%)。自然科学中,农学的平均延期率最高(45.93%),其次为工学(39.52%)和理学(38.95%),医学的延期率最低(20.62%)。(以上数据来自知乎文章《各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延期毕业率到底有多高?数据来了!》 ,网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479663155)

  既如此,这批在海外培养的博士们,其科研水平和潜力是否达到一定的标准,其所拥有的博士学历是否具备一定的含金量?是不是水?在2021年QS公司亚洲大学排名中,菲律宾亚当森大学排名600名以后,远不如众多国内大学。公示名单中的22人于2019年8月~2021年12月在这里读博士,他们在菲律宾待了几个月,后因疫情陆续回国,后期是通过在线网课的形式完成了学业。与上述博士延毕率数据相比,反差太大。相比较国内5-7年才能毕业的博士,东南亚地区的速成博士受到了大家的青睐。公示名单中各位博士的实际水平我们不清楚,也不讨论他们能否担起传说中学术带头人责任,不过此举相对合理的解释也就只有学校用人“唯学历”和老师基于评价压力和职称诉求对学历的期望了。

  随着中国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人才引进对老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或者老师想要走捷径,去高校继续学业,进行提升,获得更高学历和更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还利于评优评级,无可厚非。但如果“唯学历”操作,就不可取了。

  海外培养的22位博士同时引进,统一待遇?

  说起来,这一波操作从明面上看程序正义——批量博士的自产自销。从学校的人才引进公示里,可以看出博士们明显的几个特征,比如:博士均是2019年8月-2021年12月在亚当森大学完成博士学历; 表格中的教师待遇显示,每个博士引进费35万元、科研启动费15万元、过渡性租房补贴14.4万元,以及不需解决配偶工作增加引进费20万元——

  学校公示上是这么写的:“经个人申请,各二级单位研究同意,2022年学校第25次党委会会议审议通过,拟对出国攻读博士毕业返校博士22名、同类型博士。。。落实相关待遇”。

图源:学校曾经授权学术桥发布的《邵阳学院2021年诚聘高层次人才》

  如上图,高校的招聘公告中,通常会按不同层次的不同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人才给予不同的待遇,但是这种22位博士统一待遇的操作,实在是简单粗暴!走个形式就OK了。

图源:邵阳学院官网

  学术桥从事高层次人才服务10多年,招聘业务负责人赵总坦言:“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想在两年内引进二十多个海外博士,并不容易。”在各招聘平台都在拼注册量、转化和成交率的环境下,这所学校一键操作成功收获23位博士,让小编叹为观止!小编特地认真翻阅了该学校官网人事处的【招纳贤才】页面,发现页面上只有一则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发布时间为:2021年5月13日。

  也对,有与低水平高校合作即可顺利实现自产自销的一键操作,哪里还需要劳心劳力的社会招聘引才通道的努力呢。如果没有公示环节,可能这波操作就这样过去了。不过,学校的引才工作如是践行“明德、求真、共生、超越”的校训,弘扬“共生共荣、唯实唯新”的校风的话,实在讽刺。

  花高价培养的博士再砸重金聘用,图啥?

  再说回学校如此操作的底层原因:高校评价指标越来越看重高学历人才教师的数量,不少学校鼓励职工继续深造读博,并推出一些政策以便实施。

  花高价格送自己学校的硕士出去读速成博士再以博士人才引进,学校此次招录23个哲学(教育学)专业博士,主要原因可能是学校为了迅速达到教育国际化办学要求,为了充实教师队伍,申请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学院向大学的升级,才一次引进大数量的“外国高校博士毕业生”。该校藉此提高教师队伍的博士比例,而这有利于其日后升格为大学并申请博士点和硕士点。

  “到时候学校简介里面教师博士以上学历多少人!!”有网友如此评价,说到点子上了!毕竟在关于新增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基本条件中,在学院升为大学的条件中,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不低是作为硬杠杠存在的。

  资料显示,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特别是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对于高校建设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极为重要。成功申硕,则意味着高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取得了新突破。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学校的师资队伍与水平、人才培养与质量、科学研究与贡献、整体条件与支撑等方面能不能达到新增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基本条件。

  同时,在学院升为大学必须具备的条件中,师资方面内容包括:大学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人员比例一般应达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一般应达到20%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数一般应不低于400人,其中具有正教授职务的专任教师一般应不低于100人。

  外派教师进修,是常规选项。但是,这所湖南高校的操作有些神乎。根据网友们的调查,2019年6月6日,该学校发布相关招聘硕士赴学校外方合作高校攻读博士的通告,其中明确提到:招聘硕士到学校外方合作高校攻读博士,其中提到:凡经考试考核被我校外方合作高校录取为博士生的人员,在读期间计为学校外聘教师。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真是在读期间算外聘教师,意味着学校将支付外聘教师的工资或者生活费(学院体育学院院长陈日升对记者表示:该校这批教师读取博士时的学费、住宿费等都由个人支付,校方给予他们每人每个月1000元左右的必要生活补贴)。那,外派进修的老师毕业了返聘,为什么还要再高价引进? 算不算重复花费? 小编没有身处高校,无法评判这样的事情本身及操作是否违规,但按常规逻辑理解理应如此,欢迎扔砖。

  本文提到的这所湖南高校创建于1958年,是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有历史也有基础。学校苦于难以引进国内毕业的博士人才,不得不内部选拔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组织他们前往国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我们也自知,这样运作的学校可能不在少数。我们经常讨论我国的博士数量庞大,在当前毕业生就业难,内卷严重的时候,我们看到湖南这所高校的教师提升计划和操作手法,不禁要问:掩盖在程序正义之下的这些操作手法的高校,如何有效引才人才、留住人才并用好人才? 学校名称的改变就会带来学校地位的升格和命运的转变?

  期待学校官方回复,期待主管部门的调查结果,更期待能还高校招聘一方净土,我国高等教育需要的是名副其实的人才,需严格管理。

  素材来源:邵阳学院官网,今日头条JIM博士,以往学术桥发布,百度,知乎,新京报等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