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梁海明:吸引人才到大湾区安居乐业

2019-11-29 环球时报

在粤港澳大湾区之内,也可以推动各城市的民众融合成为“大湾区人”,不仅有利于民众、物流的往来,更能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科技发展。

  自港澳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购房,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待遇的措施宣布之后,引发了不少热议。

  城市要发展,需要人才的聚集,有研究发现,平均而言流动人口每增加1%,会带来地区GDP增长0.54%。流动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在沿海地区则更为突出。而政策的放宽一方面可以吸引港澳一些专业人才如会计师、医生以及部分科技创新产业的人才到内地工作和定居。另一方面,则可吸引那些原本已在内地工作,但苦于受政策限制,无法买房的所谓“二五仔”(周二从港澳到内地工作,周五从内地回港澳)可以真正在内地安居乐业。这些人大多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其专业能力,也拥有较高的收入,除了能给内地带来技术、智慧和先进生产工具外,还能立刻进入劳动市场,开始生产和消费,给当地经济带来潜在增长,纵使短期看不见港澳优秀人才定居内地所带来的好处,但所有本地居民长期都能享受到经济整体增长所带来的利益。

  港澳拥有多所国际知名高校,具备强大的科研能力,吸引港澳优秀人才前来内地定居、工作,同时借助港澳地区法制、语言、文化和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国际化和便利化,对内充实科研创新力量,对外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有助于“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

  加上,无论是港澳的高端科创人才还是港澳的天使和风投基金人员,都是各地急需争取的人才,在“皇帝女不愁嫁”的情况下,要吸引他们前往粤港澳大湾区,凭借的不仅是优厚的政策或待遇,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更多生意机会,以及提供一个让他们安居乐业的环境和氛围。

  此类吸引人才的方式,在世界上有不少先例,比如在丹麦和瑞典的交界处、由厄勒海峡大桥连接在一起的“厄勒地区”,有来自两岸的9所大学,16.5万学生和1.2万名研究人员在此建立了联系、合作,大量研究项目得以跨越地区界限,以更低廉的成本和更丰富的人力资源来开展,瑞典不但获得直通其他欧洲大陆国家的新通道,丹麦的哥本哈根机场作为北欧国家中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也为“厄勒地区”的出行提供了更便利的选择。哥本哈根的民众则获得紧邻城市马尔默较为廉价资源,尤其是更宽松、舒适的住房。这些条件和氛围,令丹麦和瑞典两国的科研合作有了进一步发展,促使“厄勒地区”发展成为欧洲北部科研中心,吸引了来自欧洲的大量高科技项目投资,例如价值14亿欧元的中子设备、欧洲散裂中子源选址瑞典隆德等投资。

  丹麦和瑞典尚且能够通过吸引人才的方式,发展各自的经济和科技,那么,在粤港澳大湾区之内,也可以推动各城市的民众融合成为“大湾区人”,不仅有利于民众、物流的往来,更能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科技发展。(作者是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