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众学生谈导师李宁院士:师者,不止一面

2014-01-23 中国科学报

众学生谈导师李宁院士:师者,不止一面,记者第一次见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是在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大楼的办公室里。房间里资料堆积如山却不凌乱,墙上挂着王羲之的“兰亭序”,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记者第一次见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是在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大楼的办公室里。房间里资料堆积如山却不凌乱,墙上挂着王羲之的“兰亭序”,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李宁面带微笑,言谈清晰有力,有着年轻人的英气和长者的温和。在学生们眼中,这位年轻的院士“不止一面”,面面“魅力十足”,几乎“像个超人”。

  孙照霖跟随李宁读博已有5年多。提起老师来,他滔滔不绝:“李老师对学生特别负责,而且有他的独到之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优缺点。李老师不会千篇一律地对待学生,更不会把你当作实验室的工人和实验机器,而是鼓励你去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情。”孙照霖说,有些同学对实验不太拿手,却有很好的管理才能,李宁会让他逐渐负责起更多的管理工作。

  李宁的科研团队多年来一路披荆斩棘,在大动物克隆、干细胞和基因技术等多方面取得重要成绩。这与成熟的团队以及良好的分工协作密不可分,而这又得益于在团队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硕博连读的宋致远对此也感触颇深。“做课题时,李老师会给我们很多选题,让我们结合自身兴趣和条件选择。他不会说我分给你哪个你就必须做哪个,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

  在李宁眼中,人人都是可塑之才。他告诉记者,自己对学生的唯一要求就是“努力”。

  不过,说起努力,学生们无不表示,李宁才是那个“最努力的人”。

  “李老师经常在办公室一呆就到夜里一两点,这已经成了常态,早上七八点就会开始工作。”与宋致远同届的畅飞告诉记者,李老师一周7天都是工作日。

  虽然李宁兼任许多职务,有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头衔,但仍坚持亲自过问40多个学生的学业和研究情况。“我们老师简直是个超人。”宋致远说,大家聚在一起开组会时,李老师连续讲几个小时都不会累。而且,他清楚地记着每一个人正在做什么课题、大概做到了什么程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