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引才政策 >  浙江

一家企业引来百余名高层次人才!余姚一本“人才经”破县域人才瓶颈

2022-12-15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近日,宁波余姚中意宁波生态园传来好消息:园区企业甬矽电子(宁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从注册成立到登陆科创板,“甬矽电子”仅用了5年!

  “甬矽电子”是一家集成电路先进封装和测试的企业,也是重磅“引才”的甬江人才工程企业。

  “此次甬矽电子上市,可以说,刷新了宁波人才企业上市的最快纪录!”在余姚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看来,上市“加速度”得益于余姚面向经济主战场,“以人才链促进创新链,以创新链服务产业链,以产业链集聚人才链”,依托这路径,“甬矽电子”所涉及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条上,汇集了一批人才企业,推动经济引挈高速运转。也就是说,这一产业“闭环生态圈”关键就在于引才工程。

  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组成单元,但普遍遭遇到人才支撑的瓶颈。余姚作为浙江县域经济的强县之一,也最先面临人才考题。

  近年来,余姚奋力打造智造“最名邑”人才首选地,提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面向产业发展前沿,一手抓“外引”,依靠产业布局,精准引育人才项目,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从而实现以才引才,做大“人才朋友圈”的连锁效应。另一方面,余姚“内拓”环境,早在2012年便出台了“3个500万”人才政策,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此后人才新政不断迭代升级,今年更将补助支持标准提高到了最高“5个1000万元”,同时,优化“姚江英才项目”等本级人才工程评审,从职称待遇、生活保障等十多个方面提供优惠保障政策,打造人才发展生态最优市。

  人才引育是项系列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余姚“江丰电子”便是余姚人才工程多措并举、多效叠加的成果之一。

  作为余姚市引进的高端型人才姚力军,是在2005年回国的,当时与他一同回国的还有留美博士潘杰及6名日本专家、20个集装箱和1个散货船的先进设备。带着关键新材料技术和人才,姚力军这步棋其实走得很“险”,他没有启动资金,也没有能力购买或新建厂房,但是,余姚这片人才沃土给他递去了“橄榄枝”和满满的尊才重才的诚意。

  在余姚市人民政府的帮助下,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余姚市委、市政府还实行“一事一议”政策,向江丰电子发放500万元高层次人才资金,这为尚在起步阶段的公司注入强劲活力,使之从最初创业的不足10人,发展到现在1800余人的公司规模,2021年营业收入达15.94亿元。

  姚力军的成功创业,激励着许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工作之余,社交颇广的姚力军成了余姚市的“引才大使”,利用一切机会义务推介余姚、宣传余姚的人才政策,在他的带动下,先后有50多位海归人才、37个科研团队落户余姚,形成实力强大的“海归系”,涌现出江丰生物、创润新材料等一批人才企业,形成铝、钛、钽、铜、钼等靶材的整条产业链,并且逐步打造以江丰电子为核心的“原料——半导体材料与装备——芯片”全新产业链,成为行业发展新动能。

  数据显示,十余年间,姚力军累计已为余姚引进了百余名高层次人才,其中省级以上重点人才计划专家和团队21个。

  如果说产业链是余姚人才工程的“引绳”,那么细致入微的人才服务,则是余姚引才的强劲“软实力”。

  人才创业企业,往往资金、场地“双缺”,余姚创新采取“EPC+F”模式高标准建设产业化园区,助力企业“拎包入住”,还协调多家金融机构合力推出“银团贷”“海高贷”等金融产品提高企业授信额度,发挥姚商基金等作用以“母基金+N子基金”伞形结构吸引优质社会资本、风投机构投资人才企业,引进建设高层次人才加速中心、科技人才超市等一批科技人才项目孵化器,助推企业跨越式发展。

  “乐业”与“安居”从来都是一张纸的AB面,余姚提出“政策有限、服务无限”,围绕人才所需所想所盼,实施助创专员、法务专员、财务专员“三员制度”和企业服务经理人制度,导入券商、律所等专业机构,全程为人才企业精准提供合规培育、商业培训、上市辅导等多样化服务。同时,对人才分层分类提供租房补贴、购房补助、安家生活补贴,像新全职引进并经认定的特优、领军和拔尖人才,就分别给予80万元、50万元和30万元生活安居补助,同时,为企业提供猎头引才补助、企业薪酬补贴,有效降低企业引才用才成本,筑强企业人才资源优势。

  据统计,目前,余姚累计引育高层次人才7000余名,其中省级以上重点人才计划120余名,自主申报入选宁波“甬江人才工程”88个,“姚江英才项目”202个,22家人才企业成长为规上企业,智昌科技、创润新材料、江丰生物、达新半导体等一批人才企业加速壮大,陆续完成多轮融资,并已启动股改等上市筹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