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引才政策 >  山东

济南发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科技日报 2019-09-26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无论是新建成的15家院士工作站,引入30余个院士或诺奖团队,还是即将成型的10家新型研发机构,抑或是全球首套量子雷达、量子手机、量子芯片的产业化落地,都被视为济南实现国家科学中心梦想的必要步骤。

  在迈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道路上,济南收获了一份“大礼”。

  “支持济南加快建设齐鲁科创大走廊、国际医学科学中心、量子大科学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等重大创新载体,打造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为特色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近日,山东省对外发布《关于深化创新型省份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一改往日低调形象,在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北京怀柔、广东深圳之后,该通知明确提出支持济南“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强化原创能力。”“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这是国家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济南正在埋头苦干的事情。无论是新建成的15家院士工作站,引入30余个院士或诺奖团队,还是即将成型的10家新型研发机构,抑或是全球首套量子雷达、量子手机、量子芯片的产业化落地,都被视为济南实现国家科学中心梦想的必要步骤,也是其入选全球科研城市百强的理由,并成为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心目中“世界二线城市”的重要参考。

  但对这座城市来说,为什么要将打造国家科学中心作为自己的愿景?其底气在哪里?

  先行先试 第N项“中国首创”诞生

  作为国务院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先行区,济南肩负着先行先试、先行先改,为全国新旧动能转换探阅历、趟前途的重担。

  探路的压力源于现实,也来自历史。很多人还对前不久在济南市委大楼举办的新中国工业档案文献展留有印象。作为老工业城市,济南展出了自己创造的70个“第一”“纪录”或“领先”,佐证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创新力。人们看到,国内第一台5英尺马达车床、我国第一台729型龙门刨床、国内第一台高精度外圆磨床、我国第一款石英钟、第一台微机……史料能够说话,而它们想要证明的是:济南是一座有担当,有激情,善于创造,善于创业的城市。

  精神是可以传承的,“济南创造”不仅在历史上闪闪发光,也在当下开花结果。科技日报记者在济南市科技局采访时得到的一份数据,也有力地呼应着历史。

  今年上半年,济南市244项入库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创新工程)项目,居全省首位;中国首个商用量子保密通信专网—济南市党政机关量子通信专网已投入使用;全球首台套量子激光雷达产品,全球首款使用量子密钥的商用安全加密手机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领域核心芯片已在济南研发和生产;新一代神威E级原型机系统在国家超算济南中心正式启用……

  “济南有高校52所、在校大学生80余万,各类企业研发机构1024家,这是咱们的优势。”在济南市决策者看来,新旧动能转换的要害在“转换”,根本靠创新。为此,济南将眼光锁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打造了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国家量子谷、国家知识产权经营买卖中心等创新平台,构成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创新创业生态圈。

  引入“大侠” 打造更多“四不像”科研机构

  如果分析已经晋升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4座城市,你会发现他们的某些共性,比如国家级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顶尖人才聚集。

  科技创新是一座城市发展最强大的引擎,在此共识下,济南有着不错的家底。比如齐鲁科创大走廊、国际医学科学中心、量子大科学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等重大创新载体,坐落于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诸多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少院士、诺奖得主也选择在此“开辟战场”。

  但对济南来说,要打造科学中心,完成真正的大手笔,这些还不够——他们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那就是充满诚意,实打实的“内部激活,外部引入”。

  “8年前,中科院量子研究团队来到济南,成立量子技术研究院,当时很少有人真正明白量子技术,更看不清前景如何。但济南认准了,全力支持,使得量子产业从无到有,乃至取得一系列全球领先的成绩,产业链不断拉长。”在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面对10多位量子研究领域的科学家,王忠林的肺腑之言发人深思。

  至今,在量子和超算这两个全球科技最前沿、竞争最强烈的领域,济南也在加速打破。如同上文提到的,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落户济南,量子计算与量子雷达、量子芯片在此完成产业化布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神威E级原型机系统在国家超算济南中心正式启用。济南市科技局局长吕建涛告诉记者,济南先后设立了晶体材料、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平台载体135家,省级院士工作站84家。

  自主创新带来的是新技术新产品的始终涌现。比如全球首款无人驾驶电动卡车投入运营;直径16米的无缝轧环机打破世界纪录;“济南创造”新一代服务器刷新全球最高性能纪录和最佳性价比世界纪录……

  今年7月份,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济南成立,在国内引起不小轰动。这是山东第一家“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承担着山东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制度创新的示范样板的双重角色。

  而该院院长孙殿义,在辞去厅官之前,曾在中科院多所机构任职。被称为“大侠”的他,在科技系统专业领域耕作多年,对技术方向和地方需求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解。

  眼下,打造前沿技术新高地,济南市正在做着复制山东产研院模式的努力。年初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现代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量子产业技术研究院,超算及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0家新型科研机构基本建成。

  一事一议 让英国院士成了“济南人”

  我们常常用“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来形容政策执行时的灵活性,这其中“灵活”二字,既体现着担当,也体现着智慧。

  济南市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求、山东省科学院合作伙伴的专业,都让我感觉到济南确实是个最适合创新创业的地方。5月底的一天,济南举行“一事一议”支持顶尖人才创新创业签约仪式。格拉顿院士团队、沈昌祥院士团队、彼特等5个团队先后签约,并获颁“一事一议”证书和服务金卡。

  记者了解到,这是济南市首批通过“一事一议”遴选的人才。他们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创新发展能力,在世界范围内都有重要影响力,可带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从无到有。比如格拉顿院士3—5年内产品产值可达数十亿元。

  对于顶尖人才,济南市着重从项目资助、生活补助、股权投资、生活保障、创业辅导、咨询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支持措施,提供总额合计达1.19亿元的资助,单个项目最多可获5000万元。

  “一事一议”包含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今,正成为济南精准引才的“重磅武器”。而在此之外,“人才新政20条”等一系列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措施,使得招才引智工作事半功倍。

  先行先试,大胆去做,使得济南换了“活法”,激发了活力,大踏步走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