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开年以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持续火热海内外,票房节节攀升,主角哪吒“魔丸”逆袭的奋斗故事令人动容。人才的成长如同“魔丸”向“灵珠”的转变,各有其特殊禀性和发展规律,尤其对“悟空”“哪吒”式顶尖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更需要多一份耐心和雅量,多一把尺子来测量,多一些服务和保障,厚植创新人才成长沃土,用心用情把“魔丸”培育成“灵珠”。
多一份耐心和雅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才往往才华与个性兼备、特点与缺点并存,特别是前沿领域佼佼者,一般都是敢于标新、个性鲜明、特立独行、不从于众,难以按部就班、循规蹈矩。面对人才不同禀性和特点,要涵养容才的耐心和雅量,既能够容人之长、也能够容人之短,不要把人才的率直敢言看成对着干,不要对不善于交际的人才贴上不合群标签。对人才要常接触、多包容、勤关怀,视人才如掌中宝、心头肉。然而,科研创新难免失败。要坚持用科学辩证的发展眼光看待人才,能容人之失、容人之误,不能一出现失败、失误等就“一棍子打死”,要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的科研氛围,既看显绩、也看潜力,既委以重任、也予以信任,既压担子、也卸包袱,让人才能够专心致志开展科研攻关。
多一把尺子来测量。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和学科的交叉融合,不同领域、赛道和岗位的人才需要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即使是同样的岗位,有的擅长科研,有的专于发明,有的善于教学。科研成果只是衡量人才的一个指标,关键在于通过适当的途径了解人才真实水平。要树立正确人才观,遵循人才成长与发展内在规律,坚持干什么评什么,分级分类精准开展人才评价,多铺几条人才竞跑的赛道,多用几把尺子丈量人才,消除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不良风气,匡正人才评价正确导向,不断推进人才分类评价制度改革。坚持英雄不问出身,强化“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既看成果的原创性、科学价值,也看经济价值、社会效益,切实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
多一些服务和保障。不同人才有不同问题需求,精准周到的人才服务,是助力人才创新创业、科研攻关的重要保障。要破除行政化、官本位思想,摆正求才爱才姿态,树立“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理念,深化党委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完善人才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建立人才成长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机制,注重在人才申请立项时加强服务指导、科研初始阶段加强资金支持、项目攻坚阶段减少行政干预、取得成功时及时进行慰问。提高人才服务精准度,利用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多渠道倾听人才诉求,厘清不同领域、类型和层级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围绕人才急难愁盼制定“需求菜单”“服务清单”,让人才“按需点菜”“精准下单”。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构建集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产权保护、法律咨询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及时解决人才“关键小事”与后顾之忧,助力人才勇攀科技高峰。
(作者晋玉东,单位:深圳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