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学术评审 >  专家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教育部 2022-08-26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中国人民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学校事业发展突出位置,严格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能力,持续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引导广大教师争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注重思想引领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制定《关于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工作的实施意见》,组织教师制度化、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编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资料,组织各学院深入研学。严格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成立师德专题教育领导小组、师德建设与监督委员会,研究制定师德专题教育工作方案,探索打造师德联络员队伍,进一步凝聚师德师风建设合力。设立《师讯简报》,及时、有效、全面掌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状况动态。设置高校教师思政专项课题,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不断将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资源。深入挖掘教师队伍中的典型模范,开展师德先进集体和师德标兵评选。举办“吴玉章师德师风大讲堂”系列活动,组织“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最美教师”、“最美奋斗者”等先进人物分享教书育人经验,用身边人身边事诠释师德风范,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更好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近年来,学校共有130人次荣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奖励。

  健全培训体系

  提升教师素质能力

  完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定时定点”联系教师制度,进一步增强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实施“吴玉章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计划”,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构建“团队建设—课程建设—辐射带动”三位一体工作格局。实行人才双向培养机制,“教师公派出国研修支持计划”选派751人次赴海外访学交流,“学科国际前沿教师培训”培训教师7000余人次,“海归教师挂职锻炼计划”选派236名教师赴191家国内合作单位进行实践锻炼,推动实现国际性与本土性、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研究方法与现实案例紧密有机结合。打造“读懂中国”青年教师社会调研计划、“红色之路”青年教师调研团等项目,组织教师走进革命老区、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和西部地区,深入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近年来,参与项目教职工累计超过600人,调研团队足迹遍布30余个城市。

  优化体制机制

  夯实人才发展保障

  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工作方案》及任务分解清单,强化学校党委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中的全面领导、统筹协调和把向定标作用,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和学术管理机制。注重顶尖人才示范引领,打造以“杰出学者讲席教授”“大华讲席教授”“袁宝华讲席教授”等项目为支柱的“讲席教授”体系,柔性引进各领域资深专家。加强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培养,设置讲席教授、特聘教授和青年学者等3个类别、5个层次的“杰出学者”岗位,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优秀人才培养和支持体系。聚焦后备人才梯队锻造,以“双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全面推行师资博士后制度,实现与“杰出学者”双轨聘用,畅通“师资博士后—青年学者—特聘教授—讲席教授”全链条成长路径,探索加强中青年人才的薪酬待遇、科研项目、发展空间、配套机制等综合保障,着力构建涵盖顶尖人才、学术骨干、后备队伍的人才引育与发展体系。

  深化评价改革

  释放队伍发展活力

  优化评价机制,完善学术委员会组织体系,构建“学校—学部—学院(系)”三级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学术委员会在学术治理体系中的作用。修订《教师考核管理办法》,推动学院考核和个人考核相结合,强化代表作评价机制,完善同行专家评审制度。科学设置考核评价周期,对基础研究人才、青年创新人才等重点推行聘期评价、长周期评价。完善评价标准,根据类别、专业、层次的差异和特点设置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将更多成果形式纳入考评体系之中。树牢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在重视“学术典范”教师评价基础上,更加突出“人师模范”评价导向,将师德师风情况作为各级各类评优评先的首要指标。从严从实贯彻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要求,引导教师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创新技术手段,探索建设人才发展数据库、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撑平台等数字化项目,充分利用各类新技术新方法,着力提升人才识别、资质审核、成长预测、发展培训、评估诊断等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