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学术评审 >  专家观点

科学评价代表作的学术质量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1-08-31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科学评价代表作的学术质量,应当正确认识代表作评价中的各种关系,全面把握代表作学术质量的维度,有效发挥新技术的支撑作用。

  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在科技人才评价中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随着“反四唯/五唯”不断深化,科技部、教育部等各部委通过相关指导意见,逐步将代表作评价推广到各类主要评价活动中,科研成果代表作制度已成为深化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这不仅是对当前“SCI至上”、重量不重质、量化评价扭曲现象的革新,更是回归学术研究本源的评价革命。科研成果代表作的学术质量是其学术生命力来源,也是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基本依据。对代表作的学术质量进行科学、准确、客观的评价,是代表作评价制度确立的基础。科学评价代表作的学术质量,应当正确认识代表作评价中的各种关系,全面把握代表作学术质量的维度,有效发挥新技术的支撑作用。

正确认识代表作评价中的三类关系

  一是代表作评价的学术属性与管理属性之间的关系。代表作评价的功能不仅包含学术价值评判,也承载了学术管理和学术资源配置的职责,具备学术激励、导向和规范的作用,兼具学术属性与管理属性两种功能。代表作的评价不是单纯对应用于评价的科研成果数量进行限制,而是学术属性和管理属性的统一;服务于科学研究的创新发展是贯穿代表作评价的不变主题,也是指导代表作评价迭代优化、持续完善的实践标准。因此,代表作学术质量的评价理当在学术属性与管理属性统一过程中,延续从价值判断到管理驱动再到价值回归的发展脉络并不断实现优化。

  二是代表作评价情境与学术质量客观标准的关系。代表作的学术质量有其客观的标准,但在不同情境的导向机制作用下,其组合与应用方式应当有所区分。代表作的学术质量评价可被应用于选拔、配置、考核等不同功能,代表作的来源包括科研人员、项目、机构等不同对象,代表作成果可以归属于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领域,或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等不同类型。这些功能、来源、归属共同构成了代表作评价的场景与情境,情境不同,代表作学术质量评价的侧重点也就有所不同。因此,把握代表作评价情境对于学术质量判断标准应用的导向机制,对于提升代表作评价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定量的计量评价与定性的同行评议的关系。传统定量的计量评价以累计型统计结果为基础,许多指标最初的提出是基于其可用性而非科学性。从本质上讲,定量的计量指标是量的记述,无法直接反映质,形式理性层面的量化也无法实现价值判断。同行评议则是对科研成果代表作内容、效用和价值的评价,随着评价精准化要求的提升,同行评议的制度优势性就越加明显。因此,有机结合两种评价方式的长处,实现有效的互补,是实现代表作学术质量科学评价的必然选择。

全面把握代表作学术质量的三个维度

  科研代表作的学术质量,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代表作的质量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结构。目前代表作的学术质量评价活动十分普遍,然而对于评价主体甚至是学者本人,学术质量往往都难以评判。代表作学术质量评价过程中,在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观基础上,理当超越如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等一般概念认知,全面把握代表作学术质量的评价维度。

  一是从原创性维度评价代表作的基本学术质量。原创性是科研成果是否为有效科研产出、是否具有学术代表性的基本体现,也是代表作学术质量最基础的评价标准。原创性可以体现在对新领域、新问题的发现,新经验、新规律的总结,新思路、新方法的探索,新方案、新对策的提出,新理论、新学说的构建,最终为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指导。在原创性维度进行评价,能够实现代表作学术内容“量”的有效陈述。同时,并不是所有的代表作都能在各个方面实现原创,要实现代表作基本学术质量的精准评价,就需要从其研究的领域、包含的思想、使用的方法、构建的理论等各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原创性评判,并根据代表作评价情境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得出客观的结论。

  二是从应用和认同维度评价代表作的学术共同体价值。科研代表作知识内容的原创性体现了其基本学术价值,对于原创更需要从学术共同体的应用和认同的维度进行价值判断与评价。基于同行评议的学术共同体价值评价,需要在适度保持评价规模的基础上,注意同行专家与代表作学术内容的精准匹配。基于引用的学术共同体价值评价,应当深入到引用内容,分析代表作中的哪些学术内容或部分,被什么样的学术同行进行了何种方式的应用,这些引用体现了学术同行对代表作学术内容何种方式的认同。只有实现了同行评议的规模化、精准化,结合基于内容视角的引用评价,才能科学呈现代表作的学术共同体价值,有效评价代表作的“质”。

  三是从知识系统维度评价代表作的学术体系贡献。科学知识是一个快速演化与迭代的生态系统,任何具有高学术质量的代表作都在这个系统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要对代表作的学术质量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就需要将代表作纳入科学知识系统中,分析其对学术体系发展的推动作用,判断其对学术体系发展的贡献。纵向上,应当准确评价代表作在整个学术体系中的历史地位,重视其学术传承和引领作用;横向上,应当准确评价代表作与同阶段其他成果的相对优势,重视其先进性和学术深化作用。通过纵向与横向评价结果的结合,才能体现代表作对学术体系发展的贡献,全面评价代表作的学术质量。

  董克(作者系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研究员)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mQ9Sf-uFTq7nes8QWQkLKw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