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学术评审 >  高校经验

北京工业大学:以“人才基石”持续优化人才发展

柳贡慧 2020-11-18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办好一所大学有两个关键因素,制度和人,两者同样重要又相互影响。制度的相对合理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才能推动组织良性发展。北京工业大学自 1960 年建校以来,六十载办学薪火相传、硕果累累。

 

  办好一所大学有两个关键因素,制度和人,两者同样重要又相互影响。制度的相对合理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才能推动组织良性发展。北京工业大学自 1960 年建校以来,六十载办学薪火相传、硕果累累。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抓手,推进内部治理结构综合改革,努力实现从“大学办学院”到“学院办大学”的转变,人才发展生态持续优化,筑牢“人才基石”,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活力。

  加强顶层设计

  着力营造适宜人才成长制度环境

  大学的关键在人,以及由人所形成的大学文化精神。北京工业大学始终将人才视为第一资源,努力构建有智慧的管理机制,打造有温度的生态环境,将人才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核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加强人才队伍的方向引领。

  学校先后开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班,建立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着力培养一批既懂马列、又懂教学的青年骨干人才队伍。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挂帅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加强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同时优化人才布局,结合首都发展需要和自身优势,重点布局“现代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一流学科群,带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支撑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集群与学科集群的深度融合,形成人才引领发展的生动实践。

  为营造适宜人才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学校坚持“强高端、优结构、重改革、增活力”的人才工作方针,针对高校人才政策中常见的“面子与里子”的问题,设立“工大学者”计划,“面子”和“里子”趋同对待,重视贡献和对人才队伍的引领作用 ;出台《北京工业大学高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试行)》《北京工业大学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细则(试行)》等人才政策,构建层次清晰、相互衔接的人才引进体系,提高人才待遇,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吸引外部人才、扶持优势学科,稳定内部人才、激发个体活力 ;人才数量和质量均显著提高。2015年和 2017 年,北京工业大学自主培养的彭永臻教授、聂祚仁教授相继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构建以战略科学家领衔的四个层次杰出人才梯队,学校现有高端人才 144 人,较 2016年增长 9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3 个,北京市级高水平创新团队 11 个,人才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依托基础课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和“三全育人”教师团队建设,着力培养乐教、爱生、正己、荣校的人才队伍。

  深化制度改革

  构建人与制度和谐人才工作体系

  人才培养需要给予人才成长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土壤。北京工业大学以“双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以绩效为杠杆,全面实施以岗位聘任、绩效分配、人才评价为核心的人力资源框架管理,推进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落实校院两级管理,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实施以岗位为核心的用人制度。北京工业大学改革岗位聘任制度,坚持师德为先、育人为本。以岗位为核心实施分类考核,将师德表现和岗位任务作为核心内容,重视教学育人成果评价,对领军人才和高岗教授,淡化论文数量考核指标,增加梯队建设考核指标。执行新入校教师三年“保护期”免考核措施,让新教师安心工作、潜心研究,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效益、激发人才活力。

  落实以业绩为核心的分配制度。北京工业大学推进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知识价值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核心”的分配制度,避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岗位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的倾向,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将绩效工资分配与工作业绩紧密挂钩,既体现岗位职责任务完成情况,又反映对知识增值和学校事业发展的贡献。改革使绩效工资成为纽带,将学校发展目标与教师个人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良性循环、齐头并进。

  改革以分类为导向的评价制度。将思想政治表现和师德作为人才评价的首善标准,将立德树人要求贯穿人才发展全过程 ;立足学科发展实际,做实做细“学科分类定制式”的人才遴选标准,破除用一把尺子量遍所有人的僵化评价体系。推行人才质量评价制度,依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遴选小同行专家对人才代表性成果进行评价,注重成果的内容、贡献、影响,强调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激励人才取得高质量创新性学术实绩。2019 年首次在新入校教师队伍中探索“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本着尊重学科差异化发展和“学院办大学”的改革共识,以各学科发展需求为基础,以提升业绩竞争力为标准,“量身定制”人才遴选要求及 Tenure-track 考核目标,真正实现针对教师个体“压力拉力”并行,实现学校整体“风正帆悬”蓄力的“双丰收”。

  激发内生动力

  打造有温度的人才发展生态环境

  人才发展需要温暖的生态环境。北京工业大学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软滴灌”与“硬保障”双管齐下,努力构建制度、人、环境、待遇和谐的人才发展环境,让教职工有获得感、成就感、尊重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北京工业大学依托“优秀教师”评选系列活动,始终向教学一线倾斜,引导教师积极关注教学,重视教学,关心人才培养。以教师节为契机举办的“崇师德 致匠心 共传承”教师节庆祝大会活动,已经成为知名的校园文化品牌,也成为广大教职员工检验工作、鞭策前行的重要平台,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提供持续动力。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改革创新,修订教职工奖励办法,以制度保障激发教职工内生动力,进而鼓励其为学校发展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共同为建设国际一流高校凝心聚力。

  高校要用优秀人才去培养人才,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教育者先受教育,北京工业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教师学院,通过统筹校内外平台和师资培训资源,构建思政与师德、综合能力与素养、教育教学、科研与学术、国际化与学术交流、信息化、业务技能七大类培训体系,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推动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

  筑牢 " 人才基石 " 服务首都发展

  国之所需,吾志所向。北京工业大学坚持“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紧紧围绕国家和首都发展战略需求,广纳贤才,汇聚了一批学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人才队伍,在首都重大工程有贡献、国家超级工程有身影。围绕北京大气污染防治,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在保障 APEC 会议、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大阅兵等重大活动空气质量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被北京市政府授予“首都环境保护先进集体”称号。土木工程学科人才团队在京津冀抗震防灾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及大型公共建筑建设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 ;任重道远,更须快马加鞭。北京工业大学将以“人才基石”持续优化人才发展,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理念,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平台引人才、以事业聚人才、以文化留人才、以优酬待人才,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服务于首都“人才之都”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