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院校新闻 >  高校引才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研究团队诚聘博士后

汕头大学医学院 2025-03-11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①导师简介
吴仁华
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入选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广东省特支教学名师,汕头大学医学院长聘教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学影像学科带头人。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分子影像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磁共振成像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电子商会智慧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2003、2004、2016、2019、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二审)专家,2019年加拿大科研基金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NSERC)和Mitacs Accelerate Grant of Canada评审专家,2021年以色列科学基金(ISF)评审专家。Radiology Science等副主编,《磁共振成像》等常委,《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等资深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磁共振频谱、分子影像学、神经影像学。论文全文发表三百余篇,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一百多篇(包括NEJM、Aggregate、Nature Communications、ACS Nano、Ann Neurology、Alzheimer & Dementia),中华医学会中华系列期刊第一作者文章10 篇,主编专著2部,主译专著1部。现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国际合作(中韩)项目。曾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交流项目、1项国家中医药局科研项目、1项科技部863子项目。2010年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位)。2013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2014年和2016年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位)。2017年获得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技三等奖(第一位)。2021年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位)。在前人的基础上,创立了无损伤的外标准PRESS序列定量检测脑代谢物浓度的磁共振频谱技术,2009年发表了多体素31P磁共振pH成像的技术,2011年领导的科研组发表了磁化传递pH敏感成像技术、2015年发表了GABA-CEST技术,2019年发表APT SAFARI成像技术,2023年申请了《基于磁共振成像的β淀粉样蛋白浓度检测方法及系统》、《一种VDMP-CEST结合非线性拟合检测GABA的方法及系统》、《基于VDMP-CEST技术在弱碱性条件下检测GSH巯基的方法及系统》三项专利已获得授权。已指导毕业博士生21人,毕业硕士生73人,出站博士后7人。部分学生已成长为卓有成就的国内影像科学科带头人。
  在吴仁华教授带领及全体教师努力下, 2003年使医学影像学科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2008年汕头大学医学院医学分子影像实验室升格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010年《医学影像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1年医学影像学专业作为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2012年医学影像学科获得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2014年医学影像科被评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017年成为广东省特支教学名师单位。2021年第二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项目。2024年医学影像作为重要研究方向获批汕头市重点实验室转化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
  ②平台团队简介
  汕头大学医学院: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广东省高水平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高校。学院拥有6所直属附属医院和8所临床学院,2所直属化附属医院、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14所教学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广东省高水平临床医学院首批重点建设单位,是全国首批国家级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全科医师临床(粤东)培训基地。为博士后科研及临床训练提供了有力支撑。
  团队建设:医学影像学团队,结构多元,梯队布局合理,包括教授3名、主任医师1名、副教授1名、在站博士后3名、硕博研究生40余名及研究助理2名,涵盖医学影像学、材料学、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多专业领域,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团队依托医学影像学实验室与临床医学平台,已成功搭建高效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为博士后提供良好的科研支持和发展环境。
  团队合作:团队支持双导师合作指导机制,合作导师包括吴仁华教授、郑文斌教授、林艳教授、关计添主任医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形成强有力的科研指导体系。团队注重国际化发展,积极加强与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联合共建国际科研平台,通过学术交流、科研协作等方式,推动医学影像学领域的创新研究与实践转化。
  ③研究方向
  磁共振新型分子影像技术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诊断
  脑功能结构网络重塑、脑代谢功能及人工智能
  肿瘤多组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磁共振分子影像
  磁共振分子影像神经系统疾病研究
  ④应聘条件
  教育背景:具有医学影像学、医学、材料学、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交叉学科研究经验者优先考虑。
  学历要求: 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医学影像学、材料学、人工智能或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
  学术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SCI小类Ⅰ区或Ⅱ区学术论文者优先,具备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
  科研能力:对医学影像领域的前沿研究充满热情,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善于团队合作并具备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创新潜力:拥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对医学影像学与其他专业领域的交叉应用具有浓厚兴趣者优先。
  ⑤福利待遇
  两年予72-120万(税前)基本生活补贴,具体可以面议;
  享受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科研绩效奖励;
  在站期间可按规定申请租房补贴;
  按照国家规定购买五险一金,提供医疗保障,享受医院工会福利;
  课题组致力于推动医学影像学与材料学、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团队氛围积极向上,创新驱动发展。课题组提供多元化博士后培养模式,以适应不同职业发展需求,设置舒适型博士后(朝九晚五工作模式,双休,注重科研与生活的平衡,培养积极乐观的学术人才)、转化型博士后(专注于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创新型生产力,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端企业管理人才)、科研型博士后(聚焦医学影像学前沿研究,致力于输出高水平学术成果,为科学研究输送顶尖人才)、临床型博士后(专注于医学影像临床试验,培养兼具研究与临床实践能力的研究型临床医学人才),后三种模式均提供优厚的额外绩效奖励及合作导师补贴,金额范围为20-40万元,优秀成果转化可获得企业资助20-40万元,为博士后的科研与职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持。
  ⑥应聘方式
  欢迎应聘者将个人简历、代表性研究成果电子文档发给联系人。 
  联系人:郑文斌
  邮箱:hwenb@126.com
  招聘于 2025 年 1 月起长期有效。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