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1、“学术体检”是学术职业发展的需要。
学术职业是一场充满极大不确定性的冒险。就像一位猎人在开启狩猎之旅之前,有必要对整片森林有较为明确的认识一样,每一位志愿投身学术职业的学者,都应当对相应学术领域的发展,对所在学术共同体的发展有较为深入的把握。我所做的研究是否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是否以及适合做多久的持续性的研究,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上是否存在尚未发现的缺陷,同类问题学术共同体的研究已经达到何种进展,其他相关学科对同类问题存在何种解释,等等,这些问题是每一位学术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实时掌握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持续进行高质量的“学术体检”。试想,在传统评价标准下“出身”平平、“资源”和视野有限的大学教师,能够精准、快速且便捷的与该领域头部专家进行密切的学术交流,在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研究设计、学术发展规划、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得到同行专家的悉心指导,这无疑是让人倍感鼓舞的。通过“学术体检”进行优质学术资源的持续供给,必将有利于每一位教师的高质量发展。
2. “学术体检”是新时代学术研究发展的需要。
当前的学术研究已经突破了个体研究、团体研究和机构研究的范畴,新科技、新理念、新范式不断涌现,学科边界日益模糊,产学研协作深度推进,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和数字技术突飞猛进。这些趋势一方面决定了学者和学术机构不再垄断知识生产,另一方面对学者和学术群体的知识生产提出了更高的理性要求。
为此,学术研究群体必须持续强化学术精神的凝练,推进学术价值的发扬,夯实学术规范的建设。这必然要求学术共同体内部在频繁且深入的互动中不断完善达成使命,“学术体检”势在必行。事实上,每一位有过评议经历的大学教师都有深刻的体会,评议的过程看似是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也在此过程中检视自身的学术研究水平、学术研究能力和学术发展能力。很难想象一位能力、视野和修养有限的学者能够给出高水平的评议意见。评议过程本身,对被评者和评议者而言都是弥足珍贵的发展机会。这种良性的交流互动扩大到整个学术共同体范围,就印证和反馈了学术共同体发展的基本规律,即学术共同体在更加频繁和密集的学术交流过程中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3. “学术体检”是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教师队伍建设不是简单的个体聚集,而是高质量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有机融合。这对学术管理和院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晋教师具备何种学术发展潜力以及在学术领域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新教师的加入是否在学术研究领域与既有团体“相得益彰”,在基础研究、创新研究、重大研究等项目当中如何把握研究方向和配置相关资源,既有教师队伍和团队在科研方面存在何种不足,如制定更为有效的科研规划等等,这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都需要持续的“学术体检”助力。
放眼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从规模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整个大学教师群体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责无旁贷的“一马当先”。大学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一方面克服人为的或是发展阶段造成的学术资源“垄断”,强化学术资源的高效利用,畅通学术资源流动,优化学术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不断回归大学教师职业的学术本位,发挥大学教师在自我发展当中的主体地位,深化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强化评价促进发展的改革初衷。以“学术体检”为代表的学术发展服务创新,无疑会是撬动整个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