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第四届国际生物医药与中医药青年云论坛于2020年12月17日在成都启动。学校诚邀国内外有志人士,共聚上海,探讨学术的同时,与成都中医药大学互相了解,创造加盟共建的机会!
成都中医药大学第四届国际生物医药与中医药青年云论坛于2020年12月17日在成都启动。学校诚邀国内外有志人士,共聚上海,探讨学术的同时,与成都中医药大学互相了解,创造加盟共建的机会!
为大力构建人才高地,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全球化人才聚集战略,多渠道、广视角吸纳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2月17日上午,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国际生物医药与中医药青年论坛隆重举行。
学校党委书记刘毅,副校长杨静,副校长黎胜红,国家特聘专家曾芳、韩波出席论坛。各学院、部门主要负责人、博士后代表、青年教师代表及近500名学者在线参加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副校长杨静主持。
成都中医药大学会计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李世平李世平在致辞中说,学校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大力引进海内外青年英才。介绍了学校抢抓机遇,培育人才,国家级人才项目、上海市人才项目相继取得突破,助力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试点。
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成都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谭朴珍在致辞中肯定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创新“云端”人才招聘的新方式,成为首家采用“政学联合”以及“互联网+”新模式开展人才交流活动的市属高校,同时,希望学校认真总结此次活动的经验,不断提高人才工作实效性。
成都人才服务中心主任丁峰热忱欢迎青年英才选择上海、加盟立信!他表示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一定全力以赴服务好青年英才,成就锦绣人生,共创美好未来。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军华主持启动仪式。他介绍本次活动是学校在举办2次“立信论坛”之后再次举办人才创新双选活动,也是学校在防控疫情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新探索。欢迎海内外英才加盟。
主论坛:2020年12月17日(周四)9:30-12:00
主论坛直播地址:https://live.eol.cn/splash/2046832 或扫描二维码观看直播
分论坛:除主论坛外,设六个分论坛,分别为:
黎胜红,二级研究员,中科院特聘研究员核心骨干,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科院优秀导师,中科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中科院“百人计划”(A类)入选者,德国洪堡奖学金、云南省最高奖励“兴滇人才奖”等获得者。
主要从事植物天然产物结构、功能和生物合成研究,迄今在Angew. Chem. Int. Ed., Plant Cell, Nat. Prod. Rep., New Phytol., Org. Lett.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担任Front. Plant Sci.,Chem. Biodiver. , Plant Commun., Nat. Prod. Bioprospect.等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及30余个国际SCI期刊的审稿人。
曾芳,女,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针灸推拿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院长,针灸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药处咨询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
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先后入选多个国家级人才项目。主持国家级课题5项、省级课题7项,发表中文期刊论文81篇、SCI论文63篇,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参与制定WHO标准2项、国家标准2项,获美国授权发明专利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第一层次人才:
①首聘期薪酬:年薪300万元(税前,下同)。
②安家费:500万元。
③科研启动经费:自然科学类:800万元;人文社科类:200万元。
④本学科领域平台建设经费自然科学类不低于2000万人民币,人文社科类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
第二层次人才:
①首聘期薪酬:年薪100万元。
②安家费:150万元。
③科研启动经费:自然科学类:500万元;人文社科类:100万元。
④本学科领域平台建设经费自然科学类不低于1000万人民币,人文社科类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
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
团队负责人及成员按照各层次引进人才相关待遇上浮20%。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会议手册:https://www.yunzhan365.com/31932992.html
了解学校详情点击链接查看:https://mp.weixin.qq.com/s/fZZF5iaD2l_tQVixdnK3nA
成都中医药大学是在周恩来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经国务院批准,我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原名成都中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1995年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历经60余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药健康相关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是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十三五”以来,新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38项;获得各级各类奖励92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
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实施“杏林学者”人才工程,设立学术荣誉体系,出台学科人才科研提升计划,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打造动态科研机构,形成了一支以国医大师和学术大师为引领,以国家级人才为学术带头人,青年英才为骨干的人才队伍。学校将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服务,大力改善高层次人才工作生活条件,在薪酬待遇、住房安家、平台建设、科研经费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有力支持。
学校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50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疗单位、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之一,培养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学历教育学生(含本、硕、博)及多种类型的短期进修培训学员,与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泰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开展学历教育和互换学生项目。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在葡萄牙开设“成都中医药大学葡萄牙宝德分校”,与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共建成都中医药大学(澳门)国际学院。是国家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教育、医疗)基地”及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研究合作中心”,联合国人口基金“南南合作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