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科学研究:吻错青蛙该如何被原谅

2018-06-13 中国科学报

让宽容失败这一顶层设计落地,首先就要建立、健全四个方面的机制,即健全和完善财政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健全和完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完善项目组织申报、评审机制;建立符合科研特点和规律的监督机制和成果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对学术...

  让宽容失败这一顶层设计落地,首先就要建立、健全四个方面的机制,即健全和完善财政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健全和完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完善项目组织申报、评审机制;建立符合科研特点和规律的监督机制和成果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机制。

  最近,某高校科研人员陈继晨有一个断断续续想了很久的问题,终于着手查资料、写程序、做试验,但结果却完全无法观测其效应,以失败告终。而像这样的失败,用他自己的话说,“早就是家常便饭了”。

  “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与无数只青蛙接吻。”对科学研究来说,这是再恰当不过的比喻了。那么,对于找到王子前那些错吻的青蛙,我们又该如何对待?

  对此,中办、国办不久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予以明确规定:激励创新,宽容失败。充分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多样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重视科研试错探索的价值,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形成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科研氛围。

  实际上,直到目前为止,很多科研人员对失败都存在着一定的困惑。

  科研失败的困惑

  有数据统计,目前科研成功率大约为10%。暂且不论这一数据是否可靠,失败率远高于成功率其实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以生命科学领域的实验为例,一般会涉及营养成分、光照时间、温度范围、湿度等若干参数。一个试验只能采用一组参数,但我们并不知道哪组参数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所以只能不同组合、多次尝试。”陈继晨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举例道,如果经过三次实验取得最佳效果,失败率就是2/3,如果经过五次实验取得最佳效果,失败率就是4/5。

  “大家肯定都想取得科研成功,但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具体到某个科研项目,如果最终没有做出成果,以后再想获得项目就会比较困难了。”陈继晨说,“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因此,为了追求“不失败”,高校在立项时就缺乏鼓励创新的精神,选择四平八稳的人做四平八稳的研究项目;科研人员因担心失败,无法交出令项目设立方或主管部门满意的成果,就会在成果包装上做文章,甚至花钱请人代写、代发论文。最终的结果是,学术研究很多却很平庸,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等问题。

  在陈继晨看来,科研选题成功率过高,只能说明其过于循规蹈矩、前瞻性不够,因为多半是沿着已有的工作思路,或用现成的研究手段所做的验证、补充、提高精度等工作。这类工作是必要的,但如果只做这类工作,就不太可能得到创造性或突破性的成果。“长此以往,科学家就变成了专业‘技术员’,丧失了其应有的作用。”

  没有失败的研究

  事实上,科学研究的成功和失败并非只能非此即彼,很多时候,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有其价值所在,即“没有失败的研究”。

  比如,某个科研项目设置的目标是A,研究结果是B或C,B的价值可能是证明研究结果根本不是A,C的价值可能是证明研究结果已经达到C,还需进一步才能达到A。

  在华北电力大学(北京)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翟亚军看来,科学研究走的是一条探索未知之路,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之所以在发现问题和提出假设后还要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就是因为结论和假设并不是天然一致的,假设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如果全部为真,科学研究也就失去其价值了。‘真’‘假’只是相对于假设而言的,‘真’意味着成功,但‘假’也不意味着失败。”

  纵观历史上的伟大发现或发明,其实都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比如,爱迪生为了寻找一种合适的灯丝,前后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屠呦呦四年经历了190次失败,才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正如‘吃馒头不是直接吃最后一个就能饱的’一样,科学研究正是因为无数次的实验、无数次的失败,才有了最后的成功。”翟亚军说,从这一点来说,成功和失败都同样伟大,相对于成功而言,“失败”的贡献更令人肃然起敬。

  不过,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刘尧却关注到另外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正是当前舆论所质疑的,即“没有失败的研究”这一说法背后的科学研究和管理过程中,隐含着学术失范等问题。

  比如,由于非学术因素的干扰,达不到立项要求的假科研项目立了项,没有完成的假做科研的项目结了项。如此,既没有达成真正的科研目的,又浪费了科研经费,更严重的是败坏了科研风气,还可能导致“做假科研、假做科研”的现象滋生蔓延。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