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面对“泛00后”,《形势与政策》课如何改革

2018-01-02 中国青年报

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领域已开设数十年的《形势与政策》课,如今面临严峻挑战。在一群喜欢二次元的00后大学生中,如何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头疼的事儿。

  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领域已开设数十年的《形势与政策》课,如今面临严峻挑战。在一群喜欢二次元的00后大学生中,如何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头疼的事儿。

  在上海,两所理工科院校——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正向这种挑战进行“正面回应”。那么,理工科院校是如何开展该课程教学的呢?

  进行课程改革前,华东理工大学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调研。数据显示,41.74%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只有30.73%的学生认为当前教学效果不错;17.89%的学生认为教师与学生缺乏有效沟通,课堂活跃度低。

  面对一群“泛00后”的大学生,华东理工大学主动调整教学方案、教授方式。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胡宝国对全国各大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进行了研究。他发现,从组织管理上来看,有的学校比较重视,课堂教学学时较多;有的学校不够重视,仅仅是几场讲座;有的学校只在新生或低年级中开设;有的学校能够覆盖4个年级;有的学校课程安排进了课表,有的学校仅仅是临时性的第二课堂内容。

  “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对课程的定位和认知不清晰,导致学生对该课程评价不高。”胡宝国介绍,华东理工大学目前大一、大二有课堂授课,但教学安排不够,教学内容按照8个专题来设置,稍显不足;授课队伍主体是思政工作队伍,有些单一;尤其是课堂互动不够,教学与考核分开,造成课堂约束机制不够。

  课程改革后,华东理工大学的《形势与政策》课不再是1个教师的课堂,而是成立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不再只是45分钟的课堂,要有课前预习和课后思考;不再是1个学生的课堂,要实现交流分享和课堂互动;不再是两个学分的课堂,要通过复课、评价、分析,达到预期效果;不再是1门课的问题,要建立课程大数据分析,确保《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思政课和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互联网+”也被用到思政课上。学校开发了“爱思政”网上授课平台,实现签到、互动、辅助资料、作业提交等功能;成立专题教研组。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搭配,共同制订教学大纲,提供预习资料,设计统一教案,制作统一课件,校领导、各院系书记和院长均纳入到相应教研组,建设“微课堂”,形成一批《形势与政策》示范课。

  在“爱思政”网上授课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实现课程即时互动,整个过程包括建立班群、课前预习、教师分析、扫码签到、互动答题、课后考核、数据采集、教师复课等,同时还有爱国学堂课程,并逐步形成《形势与政策》课的特聘教授资源库。

  胡宝国对新的课程体系信心十足,因为这套课程完全按照在校的“泛00后”本科生成长轨迹和学习、生活特点进行的设计。学校还组织“通海茶叙”邀请本科生一起喝咖啡、聊国家大事,每次网络报名名额都会被“秒抢”。

  在上海理工大学,学校对《形势与政治》课“是否有效”的评价,已经达到了像互联网企业考察用户满意度一样的程度,课上得好不好,由学生进行直接评价。

  每一堂课结束,会随机抽取学生填写《学生评价表》,对课程内容、上课形式、教师语言表达等,进行全方位考评。一些非思政课教师,也会成为教学督导员。他们组成教学督导团,不定时抽查教师上课情况,并做督查记录。他们不仅听课,听完课还会对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形成《教师上课情况督查报告》。一次考评不合格,要谈话整改;两次考评不合格,则取消上课资格。

  考核《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是否合格,除了上述两个报告外,还需要来一次答辩。教师要对教学效果、活动开展情况等进行“路演”,现场回答评委提出的“刁钻”问题。

  有意思的是,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横跨校内多个院系、部门。教研室主任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兼任,副主任则由思政理论课教师和学工口的辅导员共同担任,任课教师包括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校领导以及遴选出的各个学院的党委副书记、优秀辅导员等,共计30余人。

  在上海理工大学,《形势与政策》课远不止是坐在教室听讲、回答教师提问这么简单。这门必修课由课堂教学和学生实践两部分内容组成,课堂出勤率和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实践项目占50%。

  “实践环节要求每名学生交调研报告,暑期根据教师布置的选题,组团进行调研,学工口对学生情况掌握全面,更容易指导和把关。”上海理工大学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副主任郭红保告诉记者,每年学校有四五千名学生要参与调研,仅依靠思政课教师这一专业力量很难实现对全局质量的把控,“辅导员老师必须全程参与。”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