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我国人才流失与聚集

2013-12-18 法治周末

我国人才流失与聚集,据报道,我国已经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人力资源大国,中科院曾经对涉及生物与生化、计算机、物理、农业、数学、化学六大领域的1907名全球顶尖科技创新人才进行筛选分析,发现全球顶尖科技创新人才当前任职...

  据报道,我国已经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人力资源大国,中科院曾经对涉及生物与生化、计算机、物理、农业、数学、化学六大领域的1907名全球顶尖科技创新人才进行筛选分析,发现全球顶尖科技创新人才当前任职比例的国家排名中,我国在物理、数学和计算机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物理、数学位居第九,计算机位居第八。但是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也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

  为什么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人才流失仍然非常严重?我国对于人才的吸引力究竟有哪些差距呢?根据笔者的研究和对周边各类人才的了解,我国目前解决人才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待遇,包括经济待遇、政治待遇等,但是真正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往往已经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对于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不会有非常强烈的要求。因此,仅仅打待遇牌,只能对部分人才产生吸引力,其效果往往难以完全达到预期。而发达国家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宏观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发达国家由于发展先机,无论是社会治理还是自然环境,都达到较高水平。而依此观照我国,可以发现差距还不小。在社会环境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革,我国的社会环境一直在变化当中,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无论是居住、教育、医疗还是社会保障,我国很多城市都面临较大压力。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环境污染、食品污染问题频频曝光,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全世界对我国自然环境状况的评价。

  其次是科研软环境问题。对于高层次人才而言,能否全心全意的从事专业工作,是体现他们个人价值的重要条件。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我国社会中存在的裙带关系、不正之风等问题,在科研领域同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科研人员一旦陷入复杂的人际关系,必然牵扯许多精力。许多海归人才在回国之后,都面临一段时间的“转型”,虽然业务能力和语言都没有障碍,但是在国内的专业交流中,却好像面对一面玻璃墙,明明看得见,却又无法进入。而且,我国的科研体系目前出现急功近利的倾向,待遇与成果紧密挂钩,造假剽窃等学术不端问题不断出现,能够坐冷板凳潜心研究的科研人员,往往难以立足。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