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招聘会 >  专场招聘会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第五届“青年学者松山论坛”即将开启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2021-12-10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将于2022年1月上旬,举办第五届“青年学者松山论坛”。

  一、论坛介绍

  站在本科职业教育新起点上,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将于2022年1月上旬,举办第五届“青年学者松山论坛”。论坛旨在为海内外青年才俊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和学术成果展示平台,举办多场专题报告会、学术研讨会、人才洽谈会和实地考察活动,围绕科学前沿热点研究领域展开研讨,促进海内外青年学者的交流,增强不同研究领域的合作,加强对学校的全面了解,吸引优秀学者来校发展。

  二、论坛安排

  1.举办形式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境外学者通过线上形式,境内学者可选择线上或线下方式。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中高风险地区人员避免到现场,可采用线上的方式参会;到现场参会的人员,需健康码绿码和14天内无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密切接触史,行程码合格方可入校。南京市以外的人员还须提供48小时以内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后续将以电话或邮件形式通知受邀参会人员。

  2.邀请对象

  在高等教育领域和相关行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威望,学术成果突出,具有高级职称的博士研究生,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在相关专业领域取得突出学术成绩,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海内外优秀博士研究生,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

  三、专业领域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自动化技术与应用、通信工程、新能源、物联网、电子信息工程、航空机务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设备与控制、车辆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工程管理、财务管理、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思想政治教育、哲学、中共党史、创新教育、金融、数学、英语等与我校设置的专业和课程相符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均可。

  四、交通食宿

  受邀学者收到正式邀请后自订机票或车票,学校报销往返南京的旅费(按财务政策实报实销),免费提供接送站服务,免费提供论坛期间食宿安排。

  五、报名方式

  请符合条件的青年学者于2021年12月30日前发简历到人事处邮箱或者二级学院联系人邮箱。

  六、联系方式

  学校网址:http://www.niit.edu.cn

  人事处网址、邮箱:http://rsc.niit.edu.cn,rsc@niit.edu.cn

  人事处联系人:

  戴老师 025-85864909;15950562760

  章老师 025-85864909;13913994570

  黄老师 025-85864908;13305160011

各学院联系方式

  欢迎海内外青年学者咨询并踊跃报名!若您暂时无法参加论坛,学校长期面向全球延揽英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诚邀您一起共创未来!

  一、学校概况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是我国首家公办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的百年名校。前身是黄炎培先生创建于1918年的中华职业学校——我国第一所以“职业”冠名的学校。2019年,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百年传承、薪火相继,学校培养了张闻天、华罗庚、江竹筠、徐伯昕、朱森林、秦怡、顾心怿、王世绩、邹世昌等一批杰出校友及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

  学校有仙林、中山、天堂三个校区,教职员工10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0%。学校围绕制造强国战略和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需求,重点建设智能制造、现代控制、工业信息化、生产性服务、管理、艺术等专业。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双创”博士、紫金文化创意英才、社科优青等各类人才200余人;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省级科技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等各类团队。学校是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单位,2019年获得江苏省引才用才成效显著单位(A档),连续多年蝉联江苏省职业院校人才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正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发展路径,致力成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示范、职业教育“三全育人”的示范、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的示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示范和产教融合的示范。学校具有优越的工作环境,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大有作为的事业发展空间,现面向海内外延揽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竭诚欢迎海内外英才加盟,为实现“办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成为大国工匠的摇篮”的愿景努力奋斗!

  二、引进人才相关政策

  (一)引进对象和条件

  1. A类:杰出人才

  第一层次:两院院士。

  第二层次:国家杰青、国家名师、国家百千万人才、省“333工程”一、二层次资助对象,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获得者(排名前二)、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一等奖,或与上述人才水平相当层次的国家级人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

  2. B类:领军人才

  第一层次:在高等教育领域和相关行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威望,学术成果突出,具有正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且具有省级以上人才项目。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第二层次:对学科和专业发展具有独到思路和创新发展的能力,学术成果优秀,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和博士学位,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且具有省级以上人才项目。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

  3. C类:高技能人才

  第一层次:获大国工匠、中华技能大奖、省“大工匠”等优秀高技能人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

  第二层次:获全国技术能手、省“工匠”、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高级技师)等优秀高技能人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第三层次:在世界500 强企业或国内外知名企业工作的项目经理或技术主管,有5个以上大型项目实施经验,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和学位且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有5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

  4. D类:青年英才

  青年博士(含学历和学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

  5. 创新团队

  带头人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学术水平在业内具有较高公认度,人员结构合理,核心成员应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和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创新团队应具有稳定的研发方向和较高的创新水平,近三年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得到业内公认。

  (二)引进待遇

  1.如A、B类人才不选择年薪制的可以申请享受校聘教授待遇三年。

  2.D类人才中不选择年薪制的可以申请享受校聘副教授待遇三年。

  3.科研启动经费根据项目申报情况给予资助额度。

  4.紧缺专业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均可上浮40%。紧缺专业D类人才的配偶,在学校已经对外发布招聘岗位且符合招聘条件的情况下可酌情考虑随迁。

  紧缺专业(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学、数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