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燕大学者有话说

战胜疫情需要培育健康的国民心态

王新华 2020-02-19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大国崛起需要有大国国民面对灾难时的健康心态。

  一个多月来,肆虐的新冠肺炎让整个国家进入了“战时”状态。我们看到,面对疫情,一方面是从大年初一开始,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党中央采取坚决果断措施,医护人员奋不顾身,全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使疫情控制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和画面:社会上谣言不断,一些地方民众抢购生活必需品,个别地方群众出现堵塞道路、歧视病患人员的过激反应,个别企业和各人趁机作乱,哄抬物价,隐瞒病情,无视社会公德等现象屡屡发生。种种现象背后,原因很多,有预警机制不健全,应对能力不强等社会治理领域亟待加强和改进的方面,有公民素质、法制意识、社会责任等亟待提高的领域,也向我们提出了面对疫情要努力培育的健康的国民心态迫切要求。正所谓“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国崛起需要有大国国民面对灾难时的健康心态!

  健康的国民心态是面对疫情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必胜”信心!面对每天数以千计增加的确诊、疑似病例,面对一个个逝去的鲜活生命,面对患者的病痛以及网上让人潸然泪下的求助,伤心、同情甚至悲痛不可避免,但是,我们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种积极乐观不是空穴来风,我们有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改革开放40多年积累的强大国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优势,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世界各国对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大力支持,有98抗洪、03抗击非典、08汶川抗震等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的丰富经验,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就一定能够在可预见的时间的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健康的国民心态是面对疫情理性平和、初心不改的“定力”展示!疫情是“催化剂”,政府的治理水平,科学技术所能够达到的高度,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都在人们面前展露无疑。一般情况下,往往在危机时刻,民众的眼光更加“挑剔”,对政府、对公职人员的期望更高、要求往往更加“苛刻”,“怒火”更容易点燃!做得好的大家觉得应该,做得不到位的人们很容易不理解甚至愤怒。客观上讲,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家治理体系还不够完善,治理能力也有待提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已经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问题,提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明确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不懈努力。主观上讲,过去几十年的“黄金”发展让我们对危机——无论是“黑天鹅”还是“灰犀牛”事件都警惕性不高,预警机制不健全,再加上一些官员的不作为和乱作为,导致危机一旦发生,初期应对能力往往显得不足,甚至有些手忙脚乱。 境内外的一些敌对势力趁机炒作,借少数个案来抹黑我们的制度,损毁我们人民的制度自信。这样的时刻,我们要有理性平和的心态,分析事件产生的前因后果,客观比较世界各国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在应对“天灾”时的救灾成效,警惕敌对势力舆论攻势背后的政治企图,提高政治定力和政治鉴别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做到“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

  健康的国民心态是面对疫情不信谣传谣、探究真相的“科学”精神!这次疫情和前几次我们面临灾难时所面对的舆论环境大不相同,“困”在家里这段日子,我们几乎人人都在刷威信、天天都在看“头条”。自媒体为各种信息传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各种谣言不时出现。有关于治病防病方式途径的,关于官员不作为乱作为的,关于病人求助无门的,真真假假,不一而论。对此,一方面主流媒体要及时发声,揭示真相,戳穿谣言,以正视听。另一方面,民众要树立科学意识和科学思维,运用唯物辩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客观的态度、历史的视野、发展眼光分析研究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不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不被谣言所惑,不被虚假信息击倒。

  健康的国民心态是面对疫情化解对立、不苛求于人的“包容”情怀!一是对官员、医护人员,我们既希望他们为民服务、医者仁心,同时又要理解他们同样也面临着病魔的威胁,他们的亲人也在盼其回家,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既履职又健健康康。因此我们要最大限度支持他们工作,千方百计降低他们的危险。二是对来自湖北武汉等疫区的患者以及重点隔离观察人员,要同情关爱。一定要明白我们的共同敌人是病毒,而不是病人。他们有的身患重病,生命危在旦夕。有的亲人得病甚至去世,都不能送上一程,经历人生最大的悲剧。这种情形下,任何敌视蔑视,哪怕是语言暴力,对他们来说都有可能是致命的。我们在做好自身防疫的同时要同情帮助他们,与他们携手度过这个“寒冬”。三是对待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无论是多还是少,我们都要心怀感激,不能求全责备、吹毛求疵。

  健康的国民心态是面对疫情心有畏惧、行有所止的“规则”意识!疫情拉响了警报: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吃,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做。祸从口入,乱食野生动物已经让整个中华民族一次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们必须痛定思痛,决不可以伤疤尚在就忘记了疼痛,国家要立法,民众要立志,管住我们的嘴!时至今日,武汉“封城”,村庄“封路”,小区“封门”。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不聚餐,成为我们的生活状态。到处竖起了隔离牌,拉起了隔离线。对于习惯了到室外锻炼的很多人来说,打开窗子呼吸一口新鲜空气甚至成为一种“奢侈”。战“疫”期间我们不能朋友亲人相聚、推杯换盏,我们不能每天出去锻炼,不能带着心爱的宠物到楼下“遛弯”,不能每天去超市挑选新鲜蔬菜 ……,太多的“不能”、“不许”,必然带来很多的不适应。它们虽然应用于特殊时期,却考验着我们的规则意识乃至公民素质,我们别无选择。特殊时期肯定会过去,人们的生活会不久会归于正常。但特殊时期得到充分彰显规则意识必然延伸到战胜疫情之后的日子,让我们永远牢记什么叫“行有所止”!

  战“疫”有我,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健康的心态与健康的身体一样重要,我们期待着这场战役的胜利!

 

  【王新华教授简介】

  河北卢龙人,1966年出生,198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历史专业。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党委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示范课百人宣讲团成员,河北省教学名师,燕赵文化英才。担任河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燕山大学)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近年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7项,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奖、社会科学成果奖、社会科学基金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及各级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6部。

 

  【原创稿件,非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