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院校新闻 >  高校动态

多维革新!华理学科建设这样焕新升级!

华东理工大学 2025-05-21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践行多维革新 锻造学科发展新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华东理工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三步走”建成“多学科协同发展、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为主线,学校全面实施现代化、数智化、绿色化、国际化的“四化”战略,纵深推进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大安全的“两新两大”发展布局,通过实施学科优化提升行动,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完善学科组织生态,创新学科管理机制,构建特色凸显的一流学科体系。
 
以具体实践观之
传统学科的绿色化转型
交叉创新平台的持续涌现
学科动态调整机制
成效凸显
展现着新时代学科建设的
新发展格局
 
推动传统学科转型焕新
传统学科是高校学科发展的根基,而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华东理工大学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国家所需、上海所想”和“华理所能”的契合点,发挥一流学科引领作用,做强、做深、做大“化”字文章,聚力化学工程与技术一流学科培优,以绿色低碳化工与化工安全、智能化工为重点突破方向,推动化工学科转型发展,布局引领未来能源、战略新材料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发挥学科优势特色,布局和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化工新材料、低碳和清洁能源等领域发展,聚焦新兴产业背后的化工、化学、材料科学与技术问题,以“双一流”学科的创新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形成。
 
促进交叉学科聚变生长
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学科交叉融合正重塑高校学科发展格局。
  华东理工大学聚焦国际科技前沿、未来技术和关键领域,持续深化新工科、新文科建设,超前布局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构建从新兴交叉方向遴选、学科交叉研究、交叉学科建设的完整链条。在碳中和、新型储能、电子信息材料(电子化学品)、合成生物、智能传感、高端装备、数字经济、安全与社会治理等前沿领域,以电子化学品创新研究院、光敏化学产品工程中心、智能传感与仪器研究院、合成生物学概念验证中心、新能源转化与存储交叉研究中心等交叉学科平台为基础,布局一批国家急需、关系国计民生、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发展的战略性新兴学科,在社会工作、基层社会治理、公共安全、能源经济与管理、数据科学、企业国际化等方向打造特色标杆学科,深化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切实增强引领科学前沿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能力。
 
聚力治理体系立体重构
学科治理体系既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保障。
  华东理工大学加强学科发展体系顶层设计,多维度推进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学科专业优化和动态调整长效机制,科学设定新增学科专业的申请条件和学科专业退出机制。创新学科组织模式,组建关键领域跨学科平台,探索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机制和国家急需学科专业引导机制,推动学科、平台、队伍一体化建设。落实学科建设目标责任制,强化学院学科建设主体责任。加强学科数据平台建设,做好学科建设动态监测,推动学科建设管理数智化。完善学科分类评估与管理机制,构建以“质量、特色、贡献”为价值导向的监测评价体系。优化学科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加强资源统筹,强化精准配置,重点支持学科能力建设,推动学科特色发展。
  时代浪潮奔涌不息,学科变革未有穷期。唯有以传统学科焕新重塑知识根基、以学科交叉融合激发创新浓度、以学科治理变革提升发展效能,方能应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冲击,将学校事业发展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