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院校新闻 >  高校动态

首次获批!多所高校官宣,迎国家级重磅项目

软科整理自各高校官网 2021-11-24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评审结果。燕山大学、长安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多所高校官宣获批立项,其中燕山大学、长安大学首次获批主持国家...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评审结果。燕山大学、长安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多所高校官宣获批立项,其中燕山大学、长安大学首次获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的重大标志性项目,旨在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以科学目标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重点发展方向,鼓励和培育具有原创性思想的探索性科研仪器研制,着力支持原创性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为科学研究提供更新颖的手段和工具,以全面提升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

  燕山大学

  由燕山大学刘日平教授主持申报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电脉冲及压力作用下金属材料晶界重熔与再凝固装置”正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立项资助,项目直接经费850万元。这是燕山大学首次获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是学校取得的又一项重大科研历史性突破。

  该项目由燕山大学独立承担,执行期5年。项目以航空航天、交通、核电等领域一些金属材料零部件急需性能优化为背景,研发电脉冲及压力作用下金属材料晶界重熔与再凝固装置,以实现晶界状态的调整、多尺度结构的形成和综合性能的大幅提升。项目拟研发的装置普适性强,不仅适于晶界相关科学问题研究,而且对解决我国金属材料领域部分“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长安大学

  由长安大学牵头、地测学院张勤教授领衔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项目“无人机精准投放式北斗滑坡灾害智能监测预警系统”(项目编号:42127802)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资助,直接经费816.41万元,研究期限五年(2022-2026年)。这是长安大学在重大科研仪器项目申报上的首次突破,也是张勤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在承担国家基金委重点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之后的滑坡灾害科学研究的第三个重大项目。

  该项目依托长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兰州理工大学等国内多家单位共同开展科研攻关,具有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的鲜明特征。该项目针对高位远程和应急艰险地区面临的滑坡监测设备上不去、数据传不出、人员风险大,而无人化监测部署技术尚处空白的现状,拟综合利用北斗导航、无人机、多传感器、自组网通讯、智能控制和先进遥感等技术,研制一种利用无人机远距离快速精准投放的北斗多传感监测设备,以突破常规滑坡监测技术中存在的装备能耗高、精度低、易受扰、成本大等系列技术瓶颈,精准捕捉滑坡演化过程中的关键形变特征信息,实现滑坡地表监测无人化、智能化、实时化和普适化,为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科学问题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重庆医科大学

  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黄晶教授牵头,联合中科院声学所、北京安贞医院、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申报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双频超声靶向高血压治疗仪”获得立项资助,项目直接经费716.02万元。

  高血压患病人群巨大,其并发症是国人致残、致死的首要病因。肾去交感神经术(RDN)是高血压器械治疗的主流技术,可减少或消除高血压患者长期用药,为高血压治疗带来重大变革。但传统RDN存在有创性、消融盲目性和缺乏即刻疗效评价指标等卡脖子问题。“双频超声靶向高血压治疗仪”项目开创性地将双频/同轴/共焦聚焦超声系统和神经标测集成系统相结合,首次利用差频聚焦超声干涉效应形成低频振动声,用于肾神经标测和疗效验证,创建了无创超声消融靶向化和剂量个体化RDN治疗新技术。该项目的实施将大幅提升RD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使RDN迈入无创化和精准化治疗时代,为广大高血压患者带来福音。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韩苏夏教授申报的“基于CLI多模态功能成像的肿瘤精准放疗实时监测评价系统研制 ”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批准立项,直接经费908.54万元。这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继2017年吕毅教授获批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后再次获得该类型项目。

  该项目针对目前精准放疗监测评价系统必须引入额外照射剂量进行监测或者不能准确实时监测的问题,基于切伦科夫成像(CLI)技术创立肿瘤精准放疗实时监测评价新模式。重点研制一体化同步三维放射监测子系统和多模态图像数据分析及中控子系统:设计环形一体化结构,利用门控选通技术及单光子计数模式算法,提高信噪比,实现极微弱切伦科夫光的高精度、高稳定性同步成像;开发光学技术和相关算法获取靶区对应的三维剂量与位置信息,通过多模态图像融合和配准计算放疗靶区的剂量、位置偏差并实时反馈;建立原创的生物医学数学物理模型库,获得靶区生物医学光谱分布情况分析肿瘤氧环境时空变化,研究肿瘤相关基因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寻找放射增敏靶点。该项目的实施将建立一个放射物理与生物研究新平台,为精准放疗科学研究提供一种新工具。

  复旦大学

  由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王琳教授牵头申请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大气团簇高分辨率粒径-化学组分在线分析系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立项。该研发项目合作单位包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分子团簇是大气化学研究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由于分子团簇极易扩散损失、稳定性差、化学结构复杂,且受到Kelvin效应的影响,分子团簇的测量是相关研究的关键技术瓶颈。该项目聚焦分子团簇原位协同测量的关键技术难点,在设计原理上融合了边界层理论、质谱方法、纳米颗粒物测量等多学科知识。王琳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大气化学中颗粒物形成机制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我国典型城市大气中“硫酸-二甲胺-水”三元成核形成大气细颗粒物的化学机制,在Science、Nature Geoscience、GRL、EST、ACP等刊物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叶继红教授主持申报的“真实火场环境隧道结构热力耦合损伤全过程模拟实验系统”获批2021年度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直接经费938万元。这是中国矿业大学作为依托单位获批的第三个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目前,我国已成为交通隧道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年新增隧道千余处。随着隧道规模的日益增大,隧道发生火灾事故的风险也越加突出。该项目面向国家隧道工程火灾安全与防控的重大前沿需求,拟研发世界首台真实火场隧道结构热力耦合损伤物理模拟仪器,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学装置,实现真实火场环境—结构损伤破坏全过程定量物理模拟,揭示隧道结构热力耦合致灾机理,推动隧道结构抗火设计理论发展,为地下空间开发、灾害防控体系构建与应急救援处置提供公共科学验证与研究平台,助力“平安中国”战略实施。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陈光进教授负责的“大尺度-分维度组合式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实验模拟系统”项目获立项资助,这是学校获立项资助的第3个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该项目针对大直径(5-10米)高压模拟器面临的制造困难、使用时效性和安全性低等瓶颈问题,拟基于分维度等原创思想,以两个高压扇柱形釜为核心,构建大尺度-分维度组合式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实验模拟系统,以代替传统的全维度圆桶形模拟器,等效模拟直径达到10米,并集成“热-压-电-声-光-磁”联合探测手段,实时监测实验过程沉积物水合物的状态变化,获取压力、温度、浓度、应力等多场结构参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