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学术体检

做你学术生涯的领路人——学术桥重磅推出“学术体检”服务

2024-04-25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搞学术,可以说是很多硕博人,尤其是博士人群刻入灵魂的关键词,是要为之奋斗一辈子的事业和理想。简简单单的“学术”二字,其中承载的艰辛、汗水和迷茫却不是一句两句就可以说清楚的。

你是否曾为毕业大论文爆肝返工,头发大把掉?

你是否因项目推进陷入瓶颈,焦虑到夜不能寐?

你是否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产生自我怀疑?

你是否对职业发展一头雾水,不知道如何规划?

……

  其实,大部分学者不是没有实力,而是陷入了当局者迷的怪圈。这时候,如果能有外部的声音和建议的帮助,大多数人都能醍醐灌顶,轻松走出困境,而学术桥最新打造的“学术体检”服务就是为此诞生的。

  何为“学术体检”?

  所谓体检,大家都知道是通过各种检查来看看身体有没有什么隐藏的小毛病,亦或是已经发现了一些疾病端倪,通过体检来进一步明确。那么学术体检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学术研究的综合性评议,是面向个人提供的同行专家评审评价服务,由被评人指定层次、领域的专家对其提交的论文、成果、简历等内容进行匿名评审,最终会以评审意见报告的形式进行反馈。

  基于专业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持,学术桥推出的“学术体检”平台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精准匹配被评人和评议专家的具体研究方向,克服学科大类划分的模糊性。同时,学术桥还构建了双向选择机制,支持评议专家根据被评人的描述自由选择是否承接该项评议,避免出现因专家外行而导致评审结果出现偏差的情况。

  应用场景覆盖整个学术生涯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于学术体检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那么,学术体检具体可以应用到哪些场景呢?小乔来为大家一一介绍~

  场景一:硕博论文预审

  相信不少同学在毕业前都有过被论文盲审吓得瑟瑟发抖的经历,毕竟如果盲审结果不好,需要大修,最后很有可能来不及完善提交答辩,导致延迟毕业。又或者,也有同学在论文开题、撰稿的阶段就遇到了重重阻碍,又没能从导师那里获得及时、有效的指导。这个时候,同学们就可以寻求学术体检来对自己的论文进行预审,通过外部专家的评审意见,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也为最终答辩预留出修改的时间,避免被盲审打个措手不及。

  场景二:个人求职指导

  作为学历天花板人群,博士们毕业后在找工作这件事上其实跟普通人一样也会遇到困难。尤其是对于部分毕业院校层次没有那么高,或者没有海外经历,手里文章有限的博士来说,卷高校教职很难找准自己的定位,经常会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那么学术体检能为大家做什么呢?基于为300余所高校提供人才引进外审服务的丰富经验,学术桥积累了庞大的专家资源库,他们来自各个层次、学科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求职、引才经历,可以根据被评人的毕业院校、成果情况、研究方向等等,给出很具体的求职规划建议,例如被评人目前的学术水平、创新潜力如何,应聘哪个层次(985 or 211 or 双非)的高校更易入职等等,让被评人有更清晰的自我认知,提高求职命中率。

  场景三:青年教师个人发展

  学术永无止境,成功走上教研岗位后,青年教师们,在不同阶段,同样面临着职称晋升、聘期考核、研究方向规划、项目或基金申请等难题。各位“青椒”们如果对自己的学术之路感到迷茫,完全可以借助学术体检,请同行专家对自己的代表性成果、工作目标和研究计划等材料进行“鉴定”和指导,来评估自己现有的研究水平、发展潜力,以及工作目标的合理性、可行性、实现目标的难易度等等,获取未来发展的建设性指导。

  从求学、求职到学术之路的规划,可以说,学术体检能覆盖到一位学者的整个学术生涯,帮助大家在学术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地发光发热,少走弯路,扩展学术资源人脉圈,打破学术“垄断”,得到多方支持与指导,拓展视野。

  写在最后

  实现大学教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为教师的成长供给持续性的、高质量的,以及匹配程度较高的学术资源。而如何分配学术资源是由国家和高校的人才评价制度来决定的。学术体检正是学术桥基于这一背景而推出的创新人才评价举措。未来,学术桥将不断完善学术体检相关服务体验,充分发挥现有的个性定制、精准匹配、深度评议优势,让更多学术人受益。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