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蛟龙”号成功测得热液喷口流体最高温358℃

2017-03-2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3月21日电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当地时间3月19日在西北印度洋开展了中国大洋38航次的第9次下潜作业,对该区域了进行了精细观测,并成功测得热液喷口流体最高温度为358℃。

资料图片,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中新社发孙权摄

  中新社北京3月21日电(记者阮煜琳)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当地时间3月19日在西北印度洋开展了中国大洋38航次的第9次下潜作业,对该区域了进行了精细观测,并成功测得热液喷口流体最高温度为358℃。

  当地时间1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卧蚕1号热液区开展的本航次第9次下潜,最大下潜深度3003米,海底作业时间6小时20分钟。本潜次在卧蚕1号热液区进行了精细观测,成功测得热液喷口流体温度,最高温度为358℃,拍摄了黑烟囱体视像资料;完成了测深侧扫微地形测量;开展了实习潜航员独立主驾驶训练。

  据本航段首席科学家韩喜球介绍,本航段在卧蚕热液区共开展6次下潜,获取了全套各类型热液产物地质样品及环境参数数据,获取了大量的热液区活动生物,对进一步研究热液成矿作业过程、了解区域热液活动历史、认识热液口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航次第一航段现场总指挥于洪军介绍说,随着实习潜航员赵晟娅完成本潜次主驾驶任务,中国第二批六名载人潜水器实习潜航员首轮独立主驾驶作业全部完成。在本轮独立主驾驶作业中,第二批潜航员均熟练驾驶“蛟龙”号在热液区复杂环境下安全顺利地完成了既定下潜作业任务。中国自主选拔培养的第二批潜航员已经迅速成长起来,具备了独立承担下潜作业任务的能力,标志着中国第二批载人潜水器实习潜航员培养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于洪军表示,在上一个潜次出现机械手故障后,“蛟龙”号技术保障团队立即投入紧张抢修与连续作业,仅用30个小时完成了陆地上平时需要3天才能完成的机械手整体更换,体现了“蛟龙”号技术团队现场团结协作能力进一步加强,管理科学高效,维护技术更加娴熟,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本潜次抢修后的机械手一次性通过测试,性能稳定,状态良好,操作顺畅。“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业务化运行保障能力已经具备。(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