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聚焦双一流

“双一流”建设简析——学科评估和管理机制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李志民 2019-06-05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作为一个比较的概念,世界一流大学无论在何种评价指标体系比较下都应是一流的。世界一流大学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相对其他同类大学的比较而言,是在一定评价指标下的相对排名靠前而已,并没有绝对的世界一流大学。

  “双一流”建设学科评估如何进行?

  作为一个比较的概念,世界一流大学无论在何种评价指标体系比较下都应是一流的。世界一流大学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相对其他同类大学的比较而言,是在一定评价指标下的相对排名靠前而已,并没有绝对的世界一流大学。

  经过60多年长期发展,我国很多大学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塑造了自己独特的大学气质和风范,也积累了别人难以复制的学科优势。

  在“双一流”目标指引下,未来的学科评估更应该体现对高校办学特色的保护性鼓励,对学科建设的方向性指导。如果政府部门管得过多过细,强调统一标准,很容易造成“千校一面”的同质化格局,完全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制定评价指标,委托第三方实行分类评估。政府主导的评估只适用于监管类的达标评估,达不到最低标准取消招生资格;政府部门不宜参与排名次优劣的评估,特别是与分配资源挂钩的评估。

  “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对于高校自觉发展和自主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学科评估的标准也应该与时俱进,要积极鼓励各高校在特色学科领域的创新努力,要全面反映各高校学科发展的“绩效”。例如,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经济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的很多学科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工程学科的分类、中医学等为我国高校所独有。因此对高校的学科评估也不能简单照抄国际标准,不能过于求“洋”,而要鼓励各高校以中国特色去打造世界一流。

  学科评估要坚持分类评估的元杂,比如说学校的基础是以工程技术类的学科为主,以要满足国家的重大工程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为主,评价其贡献不是以论文数量、高被引作者来评价,而一定是那些对满足国家重大工程技术需求有贡献的技术和专门人才等指标。对于以基础理论类的学科为主的学校,理科类的学校,那评价的标准可能就是科学新发现,新知识的贡献,在国际上要多发有影响力的论文。对于以人文社科类的学科为主的学校,其评价主要是在国家治理,文化和思想引领方面的智慧贡献。

  另外,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要成为重要指标。课堂上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最有发言权。事实上,如今的学生已是真正的数字原住民。未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均互为师生。但在目前的学科评估过程中,学生群体的参与度不高,对学生真正的关注也不够。未来一个大学或一个学科的好与差,或许并不能由政府部门的评估来体现,而是由网上的公开数据说了算、由学生就业大数据的分析结果等说了算,才能真正体现评估的力量。

  其实,我们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更需要的是大学和学科自身发展状况的纵向比较,请权威的第三方机构评价一所大学或一个学科这几年的进步是什么,退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找准突破点和发展方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实在在地提高办学质量,提升科研能力,“双一流”就会逐步产生。

  “双一流”建设管理机制如何保障?

  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大学的良好运转需要通过立法来规范大学的发展行为,需要通过立法来明确大学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只有在法律的基础上办大学,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研发出创新成果,使大学真正担当起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急需高质量人才的责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为了使大学能够科学发展,国家已经出台了高等教育法,明确了大学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教育部也组织各大学制定了《大学章程》,进一步规范大学的运行模式,使大学的发展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建设一流大学要依据高等教育法理顺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在政府指导下充分发挥大学自主办学的积极性;依据高等教育法和《大学章程》理顺大学党委与行政的关系,真正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主要依据《大学章程》处理好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实现大学由行政主导向服务学术发展的回归;靠《大学章程》规定大学内部制度建设与各机构之间运行的关系,实现科学高效管理。

  “双一流”建设要再次检查各大学的《大学章程》制定情况如何,《大学章程》是否规范,是否发挥作用?任何机构的章程都会把机构的治理结构关系作为重要内容。大学章程要明确大学的立法程序、决策组织和执行机构三者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大学的党委书记和校长对大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大学管理的科学性。书记校长要全面承担起本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的责任,勇于担当。大学的书记校长要认识到,“双一流”建设不是争排名。教育家不能把它理解成与个人事业辉煌,争取相应政策和资源的理由。书记校长必须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世界眼光和水平,有深刻的教育思想和大学发展战略。

  社会的监督机制也是办好大学的重要因素。大学是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服务的,因此大学管理离不开外部机制的监督,唯有通过立法建立起科学的社会监督机制,才能使大学的管理和运行步入健康科学的发展轨道,培养出国家和社会急需的高端人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离不开大学管理的科学性。(责任编辑李宝进,荣誉主编李志民)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