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厚植人才沃土建设科技强国

2018-06-06 中国教育报

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站在科技...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站在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科技系统能力整体提升、科技事业格局重大变化的关键时期,全面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响应,从培养体系、原始创新、评价机制等各个方面予以系统谋划、加强组织。

  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要进一步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面向未来、面向战略、面向需求优化重构教育教学体系,厚植人才成长的肥田沃土,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建设包括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内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优质科技教育资源与环境,逐渐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对探索未知的欲望,积极引导青少年崇尚科学、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青少年成长成才铺路搭桥,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创新驱动实质上就是人才驱动。一切科技工作与创新活动的主体都是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就在于建立一套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发展体系,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

  在原始创新方面,要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以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福祉为主攻方向,积极把握科研前沿方向和重点突破领域,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特别是承担全国60%以上基础研究任务、拥有60%以上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普通高校,更应瞄准世界科技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双重目标,坚持原创引领,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强化科研育人,持续产出引领性、原创性、标志性重大成果,把高校建设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全球科技治理的生力军。在改革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下,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培育创新源头,催生新概念、新范式、新学科、新领域,提出原创理论、作出原创发现。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在评价机制上,要进一步深化以创新、质量与贡献为导向的科技评价和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一方面,明确科技评价的价值导向,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把科技主体的宝贵精力从无穷的报表和审批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以成果质量、应用转化效率和影响力为主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等学术GDP指标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探索建立以代表性研究成果和科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同行评价机制,不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研究,不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研究活动。逐步完善允许科技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的奖励机制,逐步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有利于人才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培育尊重科学、尊重科研主体的卓越文化,让科研主体在多中心的科研生态中拥有令人景仰的优势地位。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要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以创新为首的新发展理念,从科研主体、科研内容、科研评价等方面发力,培植好科研人才成长的沃土,让科研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从而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作者王顶明 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副研究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