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汤济鑫:做快乐的科研工作者

2014-05-19 中国科学报

汤济鑫:做快乐的科研工作者

  汤济鑫

  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己的心态。做一个快乐的科研工作者。认真地对待一切,以平和的心态去生活,去搞科研。

  给我们博士政治课作讲座的一个老师—王德华老师,也倡导快乐生活,快乐科研,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他在讲座上特别提到我们园区的银杏树——我们园区种了许多银杏树,春天发芽,夏天葳蕤,秋天满树的金黄,确实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可惜我们很多人都忽视了它们的美,整天从它们身边经过,却很少停下脚步好好欣赏一下。我也是如此。每天也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宿舍—食堂—实验室,想想很是单调。即使走在路上,也往往无心欣赏路边的风景。

  虽然生活有些单调,但也没感到特别无聊,因为有事情做。只是忽视了身边的美,不懂得去享受生活,把所有的美好都寄托在明天,以为通过今天的努力会换来明天的好日子。

  最近看了一本书,克里希那穆提的《论真理》,上面提到只有心态平和才能够接近真理。有一段话说得很好:“真理离我们不远,它近在咫尺;它就在每片树叶之下,在每个人的微笑、眼泪中,每个人说的话、他的感情和想法都包含着真理。但是我们必须挖掘它,因为它被埋得很深。”

  克里希那穆提1895年出生于印度,在《论真理》这本书的前言里这样写道:“克里希那穆提终其一生都拒绝别人强加给他的所谓的导师地位。他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大批听众,但并不自封权威,不收弟子,总是以一个个体的身份同另外一个个体交谈。其宣讲的核心论点是世界的根本转变只有通过个体意识的转变才能实现。他一直都在强调有必要了解自我,了解宗教和民族主义对人类心灵的约束性与分裂性的影响。他总是强调开放心灵的必要性,因为’脑部空间蕴含着无法想象的能量’,这似乎是他创造性的源泉以及能够产生广泛影响的关键。”

  克里希那穆提在书中还提到:“为了看到真理,你的心一定要非常柔软、警觉。而很不幸,我们大部分的人都不想变得柔软、灵敏和警觉,而只想借着咒语和仪式让自己沉睡。我们总是用很多方式让自己的心灵酣睡!”

  提到心灵,感觉好遥远,可能我的心灵也酣睡了很久了。整天如蚂蚁一般忙忙碌碌,却很少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到底是在为什么而忙。很多时候都是在瞎忙,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后回过头来想想当时是多么的愚蠢。我不想做那样的人,我想做一个快乐的人,一个事业有所成就、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

  彭思龙研究员在《中国科学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科研人员应具备“六气”,无论是对科研,还是生活,都是有意义的。“六气”指的是“多点勇气,少点丧气”、“多点骨气,少点傲气”、“多点和气,少点戾气”、“多点豪气,少点怨气”、“多点文气,少点俗气”、“多点阳气,少点阴气”。这“六气”总结得很好,也确实是科研人员应该注意的地方。有时候我们感觉自己是有骨气,其实在外人看来可能会是傲气;虽然我们是文化人,是高级知识分子,可我们身上可能文气不多,俗气倒是沾染了不少。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去面对他人,去面对科研,多点和气,少点戾气,勇于承认错误,接受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善待自己和他人,平和地接受失败的实验,去理解别人,了解事情的全部。只有认清了全部的问题,才不会疑惑,不会有怨气,才能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

  最近,还看了一本书——《心态的力量》,凌子谦写的,说是“一本前所未有的心灵启示录”。上面有段话是这样说的:“拥有平常心的人最幸福,平常心并不是对一切都不在乎,也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在全力以赴的前提下顺其自然,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尽人事以听天命’。因此,拥有平常心的人,在为人处事方面,往往能够做到问心无愧,让自己心安理得。这样的人当然也是最幸福的,因为他们已经完全超越了世俗人眼中所谓的得失、成败,从而拥有一份自在!”

  平常心,看淡名利,认真做事,踏实搞科研,并不是说没有上进心,不懂得去拼搏。恰恰相反,它强调的是在奋斗中不能失去自我,为了奋斗而奋斗,最后连自己为什么这样做都不记得了。

  怎样做一个快乐的科研工作者呢?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平和地对待一切,以一种平常心来生活,行动起来,坚持走下去。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烦恼,没有矛盾,我们不可能一直快乐着,但不管怎么样,不能让烦恼、苦闷、抱怨、仇恨等负面情绪环绕你太久。有问题,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问题,认清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多一份豁达,多一份洒脱,多一份宽容。像李小文院士那样,很自然、很潇洒地面对生活,面对科研。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生)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