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第三方人才评审有利于高校人才的有序流动

2017-04-13 学术桥 郭伟

近期,第四轮学科评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随着高校自主评审权的全面下放,鉴于师资建设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为了解评估工作中科学评价高校师资队伍的问题,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内容主编郭伟对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

  近期,第四轮学科评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随着高校自主评审权的全面下放,鉴于师资建设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为了解评估工作中科学评价高校师资队伍的问题,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内容主编郭伟对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主任王立生进行了专访。

  中国教育在线:近年来,高校师资建设中,“挖才”、“引才”不惜重金,手段形式多样,特别是2016年教育部印发通知,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以来,人才竞争现象愈演愈烈,而且还出现了“职业跳槽教授”,更是幻化出各种怪象,海外留学生也出现了建国以来的最大“归国潮”,这和高校引才也有一定的关系,对于这一系列过程中的人才流动现象,您是怎么看待的?

  王立生:近年来,一些高校为了学科发展和优化布局,争相特色建设,顺应时代需求而吸引高端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无序流动现象,其中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人才流失较为严重。人才合理流动可以带动思想、研究、资源和成果交流,充分发挥人才潜能,促进创新和科学繁荣。但其过度无序流动,不但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也将影响科学研究可持续性、我国人才优化布局和学科发展格局,不利于发挥我国人才潜能的整体最优化性。

  中国教育在线:面对这一高端人才的无序流动的现象,您认为如何能防范于未然?

  王立生:为规范高层次人才有序流动,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通知指出,高校之间不得片面依赖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不得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头衔”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等。这些举措都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有序流动。

  中国教育在线:您认为学位中心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对师资队伍的科学评价,要怎么才能做到公正、客观、实事求是?

  王立生:我们可以看到,评价机制等外部环境对人才流动也起到重要作用。学位中心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不断凝聚共识,完善了师资评价机制。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一是不采用“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方式,不直接对师资队伍进行“数帽子”“论牌子”,重点考察“代表性骨干教师”以及科研团队的结构质量,避免高校在学科建设中追逐资源、追逐有头衔教师上过于功利;二是,强调贡献和成效,淡化条件资源。对师资规模、重点实验室等“条件资源类”指标,在下一步权重征求意见时,建议适度降低其权重分量;三是采用基于客观事实的同行专家评价方法,综合考察学科师资队伍水平、年龄结构、人才梯次、国际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综合情况的评价。目前,学科评估师资队伍评价等具体评价工作正在进行中,第四轮学科评估对师资评价的改革受到普遍赞扬,《光明日报》等诸多媒体进行了报道。

  学科评估意义重大,是怎么发起的?又是怎么操作的呢?学位中心按照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聚类排位。此项工作于2002年首次在全国开展,至今已完成三轮评估。高校师资肩负重任,学科评估对高校人才流动影响很大,教育部发布通知正确导向,在评价机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人才流动的会是一个良性的发展。

  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是教育部的直属事业单位,接受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领导,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授权,学位中心自2000年起面向国内外开展“中国学位证书及其它教育背景材料认证”工作。在这一系列的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承担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托开展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评估、评审工作,并根据需要面向社会自主开展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有关的评估、评审工作。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