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北理工“中国家庭碳足迹”研究成果在《自然》子刊发表

2016-12-26 北京理工大学新闻网

北理工“中国家庭碳足迹”研究成果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Climate Change ) 发表   北理工魏一鸣教授与北理工兼职教授、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关大博教授及奥地利克拉根福大学Dominik Wiedenhofer博士、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刘竹博士等合...

  原标题:北理工“中国家庭碳足迹”研究成果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Climate Change ) 发表

  北理工魏一鸣教授与北理工兼职教授、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关大博教授及奥地利克拉根福大学Dominik Wiedenhofer博士、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刘竹博士等合作完成的“家庭碳足迹不平等性”(Unequal household carbon footprints in China)方面的研究成果,近日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Climate Change )的Article栏目发表。

  该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至2012年,中国家庭的碳足迹增加了19%,其中75%的增长量是由于中产阶级和高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提高引起的。中国最高收入群体的碳足迹现在已达到欧洲平均水平,而三分之二的人口的碳足迹仍然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中国家庭碳足迹以及收入的不均等性是中国温室气体减排面临的巨大挑战。

  该研究利用了最新可得数据(2007-2012),量化了中国13个收入群体(5个农村和8个城市)对于服务、商品、食品、交通和住房等的家庭消费碳足迹,发现了由于消费结构以及消费量的差异引起的人均碳足迹的不均等。城市收入最高群体(全国5%人口)贡献了中国总家庭消费碳足迹的19%,人均碳足迹已6.4 吨/人,将近全国人均碳足迹(1.7吨/人)的4倍。而城市的收入较低群体以及农村居民,占中国总人口的58%,人均碳足迹只有0.5–1.6吨/人。中国家庭消费的碳足迹在2007-2012年间增加了19%, 其中75%增长量是由于中产阶级和富人的消费水平提高引起的。

  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能源消费方面也有明显差异。农村居民通常采用传统和本地污染的能源载体,如秸秆、薪材或煤炭,而电力和天然气正在逐渐普及。在城市地区,现代能源载体如电力、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主要能源来源,并且私家车行驶也已经成为直接家用能源消费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摆脱贫困是社会发展的关键目标之一,但是摆脱贫困的同时也会引起碳足迹的大幅增加。中国每年有将近2000万的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并且采用城市西方化、高碳的生活方式。城市中产阶级和高收入人群贡献了中国总碳足迹的69%,迅速西方化的生活方式意味着更多的资源需求以及快速增长的碳足迹。假设每个中国家庭都达到城市高收入或欧洲人均水平,中国总的碳足迹将增长三倍。中国居民生活方式的西方化对于减缓气候变化是一个巨大挑战。

  从全球范围看,世界上最富有的10%人口的消费贡献了40%-51%的全球CO2排放。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快速富裕起来的家庭,向往并转变成西方的多消费、物质化、高碳化的生活方式。欧盟国家目前的家庭平均CO2足迹为6.7吨CO2/人,美国家庭为10.4吨/人。而在印度,平均CO2足迹为0.9 吨/人,巴西为1.5吨/人。因此,在减少碳排放的不均等性同时,需要避免发展中国家向西方密集排放型的生活方式转变,将生活质量与消费及二氧化碳排放脱钩。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应该在倡导可持续消费上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把低碳生活及可持续消费变成一种时尚的、另人向往生活方式。该文作者认为,高水平生活方式,不代表绝对的高收入、高碳化消费行为,而应该是对健康、快乐、及幸福感的体现。一些国家,如哥斯达黎加和泰国已经在实现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将碳足迹维持在1吨/人左右,这表明低碳生活和可持续发展是协同一致的。他们还建议,研究中开发的碳基尼指数等方法可用于为某些消费地区的主导消费群体制定可持续消费方案,或者指导在实现脱贫同时减少排放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政策设计。

  北京理工大学魏一鸣教授和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关大博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此研究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综合评估模式研究”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能源经济与气候政策”项目支持。

  Wiedenhofer, D., Guan, D., Liu, Z., Meng, J., Zhang, N.and Wei, Y.-M. (2016). Unequal household carbon footprints in China. Nature Climate Change.

  消息来源:http://www.bit.edu.cn/xww/xsjl1/135371.htm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