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清华大学数学系于品在线发文阐释激波形成机制

2016-10-19 清华大学新闻网

清华数学系于品在线发文阐释激波形成机制   清华新闻网10月19日电 近日,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副教授于品与密西根大学缪爽合作的论文《关于拟线性波方程的激波形成机制》(On the formation of shocks for quasilinear wave equations)在...

原标题:清华数学系于品在线发文阐释激波形成机制

  清华新闻网10月19日电 近日,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副教授于品与密西根大学缪爽合作的论文《关于拟线性波方程的激波形成机制》(On the formation of shocks for quasilinear wave equations)在国际顶尖的四大综合性数学期刊之一《数学新进展》(Inventiones Mathematicae)上在线发表。

1.jpg

于品论文中三维激波示意图。

  激波是物质中的压缩波通过非线性效用的积累而产生的强间断,比如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目前,数学上对于激波的理论研究基本局限在一维的情形。于品与缪爽长达130余页的论文在方法上结合传统的偏微分方程的思路和微分几何的手段,融合了流体力学中 Euler 方程的激波理论和广义相对论中黑洞形成的理论,在三维激波的形成机制上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他们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有约束情形下非线性电磁学中的激波理论,在物理和数学上有着非凡的意义。

  2010年,于品受聘为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讲师,随后于2013年晋升为副教授。在此之前,他通过对带电黑洞的刚性问题的研究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自入职中心以来,于品副教授潜心学术研究,去年他与中山大学黎俊彬合作的关于黑洞形成的论文在数学研究领域四大期刊之一的《数学年鉴》(Annals of Mathematics)上发表。学术之外,他还积极致力于教学与学生培养,为本科生课程及研究生开设多门基础课程,指导多名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并作为博士生导师指导了三名博士研究生进行偏微分方程方面的研究。

  于品副教授是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几何与分析团队中的年轻骨干成员,他的研究成果是数学中心在微分方程和几何分析领域不懈努力所取得的科研成就的体现。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研究机构,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的目标是培养最优秀的数学人才和产生最优秀研究成果。

  消息来源: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thunews/10303/2016/20161018
143126946775809/20161018143126946775809_.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