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吴季:做中国空间科学的“老菜农”

2018-03-05 中国科学报

2017年12月28日上午,吴季走进位于怀柔科学城的办公室,看着桌上的“法槌”,思绪回到了23年前。

  2017年12月28日上午,吴季走进位于怀柔科学城的办公室,看着桌上的“法槌”,思绪回到了23年前。

  就在1994年的同一天,他从丹麦哥本哈根回国,此后不久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带着回到祖国从事科学研究的初心,他认定要在“自己家的菜园子”里深耕细作、培土育苗,创出属于中国的空间科学事业。

  这个“法槌”吴季握了20多年,它赋予吴季一份作为空间科学中心“掌门人”的职责和使命,并时刻提醒吴季,做任何判断决策都需要公平公正严肃谨慎。

  20多年的苦心经营,让吴季比谁都更了解中国空间科学的“菜地”里哪里需要施肥,哪里需要除草。

  曾经,他和所有从事空间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一起,在所有能发言的场合,不厌其烦地用我国空间科学卫星几近苍白的成绩单刺激国家对空间科学研究和投入的重视。在反复呼吁之后,2010年,国务院批复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随后该专项在2011年1月11日启动,并由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作为牵头单位。由此,我国诞生了第一个科学卫星系列计划。

  这一专项孕育出“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它们每一颗都把中国空间科学推上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央。

  二十三载匆匆逝去,吴季也已届花甲之年。“是时候把接力棒交给年轻一代了。”他想。

  这天上午,吴季把“法槌”交给了空间中心主任王赤,意味着新一届领导班子从这一天起,承担起了发展空间中心和空间科学的重任。

  今年,是吴季做全国政协委员的第一年,在全国瞩目的平台上,他还要继续为我国空间科学“菜园子”的可持续发展谋出路。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他呼吁增强有组织的定向基础科学研究,增强我国依然薄弱的宇宙起源、基本粒子探测等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呼吁国家层面设立“空间科学2030重大科技专项”,将空间科学的短板补齐,长远布局,实现空间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改变五年申请一次项目的现状。

  为了助力年轻一代能把“菜园子”越耕越好,吴季仍在努力着。

  “现在我的角色有了一点变化,责任有点不一样了,但愿我能够发挥点作用,继续为我国空间科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吴季说。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