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78岁刘先林院士曾两获国家科技一等奖却穿旧鞋坐高铁 笔耕不辍

2017-06-15 测绘网

6月13日,网友在微博分享了以上一张看似普通的照片:高铁二等座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笔纸在修改校对着什么,神情专注。这位看上去其貌不扬的老人,其身份不简单,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刘先林。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6月13日消息,6月12日,回北京的高铁二等座上,为了做好一场报告,78岁高龄的刘先林院士仍然笔耕不辍。刘先林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毕生致力于测绘仪器国产化,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曾用很少的科研经费,填补多项国内空白,为国家节省资金2亿多元。

微博@人民日报

  资料显示,刘先林,1939年4月出身于桂林,籍贯河北,196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现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是中国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也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刘先林说,测绘工作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大家手机里使用的地图,而他的工作就是把地球搬回家。

  科技成果曾为国家节省2亿多

刘先林院士主持研制的航空相机

  上世纪60年代,国家急需1:10000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刘先林主动请缨,短短一年便研究出了“坐标法解析辐射三角测量”,解决了原来图解式平面加密方法精度低的难题。之后的几十年,刘先林用很少的经费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并结束了中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

  刘先林笑称自己是被“保送”的院士,因为他几乎不写论文,也不太注重申专利。他说,需要是发明之母,我搞的研究都是从国家需要出发,从测绘生产的需要出发。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继贤也这样形容他:“每当国内的测绘业发展到瓶颈阶段,老刘就会跳出来解决这个问题”。

  几十年来,刘先林致力于摄影测量和航测仪器的研究,用很少的经费,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结束了中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为国家节省资金近2亿元,创汇1000多万元;他通过仪器研制有力地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中国测绘从传统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转变。

  刘先林始终不渝的自主创新实践,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打破了中国数字航空测量仪器领域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改写了中国航空摄影测量采用胶片的历史,推动中国测绘从传统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跨越式发展。将中国测绘仪器研制水平推进到世界先进水平。

刘院士在陕西测绘局指导全数字摄影工作站使用

  刘先林从事测绘行业50余年,致力于高端测绘设备的自主研发,近年来总是遇到令人费解的事:国内一些高端测绘设备的质量和性能不比国外大品牌差,价格只卖国外十分之一,可恰恰因为价低卖不动,只能走国际市场。

  “长此以往,浪费国家大量的资金,打击我国科研人员研发高科技设备的积极性,对国家的自主创新很不利。”刘先林曾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表示。

  1962年从武汉测绘学院(现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毕业后,刘先林一直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工作,亲历了中国测绘设备的更新换代。他介绍,“现在全国测绘单位每年通过政府采购的国外高端设备金额至少10亿元,移动测量车、航空数码相机、高端GPS接收机等设备动辄上千万元一台”。刘先林说,中国已经掌握了世界上先进的测绘仪器生产技术,国产设备价格比国外便宜得多,性能也不差,“但一些单位采购时还是大手大脚,只买贵的、国外的”。

  “这些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技术发展也是一日千里,以武汉大学为例,测绘学科被业界称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相关采购单位,要破除对国外高端设备的迷信。对于高端设备国产化,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政策,多扶一扶。”在2014年的一次采访中,刘先林说。他表示,只要国产设备能够替代国外设备,采购和使用国产设备节约宝贵资金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并不违反国际贸易规则,政府招标要优先采购国货,特别是技术含量高、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设备,“还需要制度设计,堵住‘回扣’等灰色利益”。

  婉拒采访,表示国家给的荣誉已经够多

  刘先林院士目前还担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6月14日,该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刘先林院士出差本可以乘坐高铁一等座,但由于团队其他成员不能乘坐一等座,为了和大家在一起,便于交流,刘院士就会和大家一起乘坐二等座,几乎大多数出差,他都是如此。

  该负责人讲述了网友拍摄的这张照片的经过。6月12日,刘先林院士率团队到河南郑州参加项目交流,完成交流后,于当天返回,乘坐的车次为G808,团队都乘坐二等座。“每次刘院士出差,由于团队其他人员不能坐一等座,为了便于交流,他一般都是和大家一起乘坐二等座。”

  车上,刘院士为了准备14日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召开的科技成果发布与应用交流大会的主题报告,便把PPT打印出来,在火车上修改。“刘院士火车上工作是常态。”该负责人说。

  “不少报纸从微博找到刘院士团队想采访刘院士,刘院士的意见是,这个采访一是耽误时间,二是国家给的荣耀够多了。所以都拒绝了,此事到此为止。他感谢大家的关心、关注与支持,并且表示感谢。”该负责人说。

  不配专职司机自己开车上下班

  一名接近刘先林院士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刘院士始终坚持朴素与节俭,能省则省,“作为院士,而且年事已高,他应该享受专职司机的待遇,但他拒绝为他专门配司机,这么多年一直坚持自己开车上下班,‘他说,多给他配一个司机,就要多花一笔钱,这些钱可以用来搞科研。’”

  不仅如此,刘院士到其他单位授课、指导研究等,也拒绝收兼职薪水,每一次,他都会劝科研单位收回给他的酬劳,添置在科研项目上。“他一心无时无刻都只想着为祖国的科研工作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利益。”该知情人士说。

  这张照片由微博@机工战略 首发,据称是朋友在高铁上拍摄所得。从照片中可以看到,他手里拿着类似PPT讲稿的资料,上面还有着很多红色的批注。

  这张照片由微博@机工战略 首发,据称是朋友在高铁上拍摄所得。从照片中可以看到,他手里拿着类似PPT讲稿的资料,上面还有着很多红色的批注。

  作为顶尖科学家,刘先林的选择令广大网友们坐不住了,这才是民族的脊梁!

  眼尖的网友还发现了刘先林院士穿的旧皮鞋,十分朴素。

  有网友回忆起了自己身边也有类似的老教授,作为国内顶级的专家,每次都是动车二等座来回,吃的是简餐。

  在绝大多数网友被老院士感动时,总还是会有不和谐的声音:

  好在,更多的网友用事实“怼”了回去:

  相比有的拿着高片酬、但蹭破点皮就要上头条的娱乐明星,刘先林院士们的这种朴素,才是真正的高贵。

  最后,附上刘先林院士的经历

  1939年4月19日(民国二十八年),刘先林生于广西桂林市。

  196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

  1962年,任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技术员。

  1963年,刘先林研究成功坐标法解析辐射三角测量,解决了由测制中小比例尺地形图转入测制大比例尺地形图时,航测内业辐射三角测量平面加密精度低的问题,为1:1万航测内业平面加密开创了新的途径。该方法被编入当时国家测绘总局1:1万航测内业规范。

  1965年,刘先林研究成功微分法空中三角测量。

  1968年,刘先林编制出DJS—5空中三角测量航测内业加密程序,使新兴的计算机技术第一次被引进中国航测生产领域。

  1972年,晋升为工程师;1982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

  1984年,刘先林研制成功ZS—正射投影仪以及与之相配套的80个程序的软件包,在数据压缩、等高线软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测绘局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7年,晋升为教授级工程师。

  1988年以后,刘先林相继研制成功集光机电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JX—1解析测图仪和JX—3解析测图仪,填补了国内该类仪器的空白,部分占领了国内市场,JX—3解析测图仪并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5月研制成功JX—4A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获国家测绘局1999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0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1992年,当选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院士;1995年1月出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1996年12月出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1999年,刘先林领导科研小组研制成功数字化测绘技术集成及产业化,于2001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套设备包括JX-4CDPW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影像扫描仪、3DVR系统,在中国测绘行业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并且实现批量出口发达国家。

  2007年5月,刘先林牵头研制的SWDC数字航空摄影仪通过产品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SWDC系列数字航空摄影仪作为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重要技术手段,填补了国内空白。该产品性价比高,高程精度指标达到同类产品的国际领先水平,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国土、测绘、水利、公路、铁路、城建、环保、旅游等部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7年8月,刘先林与首都师范大学联合研制三维城市快速数据采集系统;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研制新型车载导航仪。

  2014年3月18日,首届新时期“感动测绘人物”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刘先林获奖。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